玉溪市江川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财政支出77809万元,增支12256万元,增长18.7%;是2005年的2.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0.6%,比“十五”期间的15.0%提高5.6%。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548924万元,比2010年末增加111930万元,增长25.6%。人均储蓄11765元,增加2022元,增长20.8 %。各项贷款余额292062万元,增加101838万元,增长53.5%。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945705万元,增加158994万元,增长20.21%。现金总支出1011416万元,增加164894万元,增长 19.48 %;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市场 65731万元,比2009年多投5900万元,增9.86%。 八、总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预计28.25万人(正式结果有待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确定),比2009年的28.00万人增加0.25万人,增长0.4%。城镇化率33.2%,比2009年的32.5%提高0.7%。 年末总户数92662户,年末户籍总人口273594人,增加383人。在2010年末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41075人,非农业人口32519人;男性人口137483人,女性人口136111人。2010年出生3371人,出生率5.92‰;死亡人数、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待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确定。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37元,增加617元,增长12.3%,是“十五”末的1.7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1.6%,比“十五”期间的8.0%提高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7元,比2009年增加1491元,增长10.0%,是“十五”末的1.8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3.0%,比“十五”的4.7%提高7.6%。 2010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1%,比2009年下降0.1%,比“十五”末的38.0下降3.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1%,上升0.5%,比的50.9%下降16.8%。 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开发就业岗位405个,新增就业230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有序组织劳务输出2126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及为劳服务工作积极推进。2010年末全县共有280户企业7800人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全年共发放养老金2630.46万元;有235户6213人参加失业保险统筹,发放失业救济金338.01万元;有31262人参加医疗保险统筹,支付医疗保险金2816.67万元;全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5275人,支付农村养老保险金 40.63万元;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企业254户6300人;参加生育保险统筹企业108户2507人。 全年对城市低保受益户3492户4322人发放低保金779.12万元。对农村低保受益户8754户9944人发放定期生活救助741.12万元,对农村五保户681户721人发放定期生活救助215.93万元。年末共有优抚对象10162人,全年共对2917人发放各类补助金853.9万元;兑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74人90.42万元。 九、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和卫生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全覆盖。2010年拥有公立学校83所,其中:乡镇中心完小12所,村完小45所,一贯制学校5所,教学点4个,乡镇中学12所,普通高中2所,职中1所,进修学校1所,县幼儿园1所。教学班1277个,其中:幼儿学前班222个,小学672个,初中279个,普通高中66个,职业高中38个。在校生52709人,其中:在园(班)幼儿数6929人,小学24996人,初中14844人,普通高中4416人,职中1524人。小学毛入学率108.6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1%,辍学率0.37%,毕业率100%,普及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23%,巩固率99.66%,新招一年级新生受过一年学前教育100%,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73.98%,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9.87%。初中毛入学率107.1%,初中毕业率100%,初中辍学率1.61%,巩固率98.55%,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93%。教职工2664人,其中正式教职工2412人,临时教职工192人,保安6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高中达99.61%、初中达99.39%、小学达96.66%。 全年共向国家、省、市推荐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和科普专项11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3项,市级科技项目3项、国家级科普项目2项、省级科普项目3 项。申报成功省市各类科技项目8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 3项,国家级科普项目1项,省级科普项目2项。县级科技项目申报6项,实际立项3项。全年申请专利6 件,专利授权量12件,专利拥有量138件。 群众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成绩突出,专项活动亮点频现,文化市场秩序井然,文物保护和交流成效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文化产业持续发展。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4.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1%。继续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称号。科技、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平安江川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全县共有大小文艺队213个,全年举行文艺比赛17次;组织文艺活动94次;现有文化厅室75个,全年共举办展览46期,举办各种培训班49期;图书馆馆藏图书871607册,全年接待读者103798人次、225117册次。对各新建农家书屋点的图书进行规范化分类、编目、上架、建档;共计分类图书81613册,期刊22种1188册,音像制品5940盒,报纸2种108份。至此2010年新建54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博物馆累计免费接待参观人数达118800人次。全年放映农村电影930场,观众8.36万。 全县7个乡镇均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5个乡镇挂牌成立了“全民健身指导站”,晨晚训练点39个。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9人,其中:国家级2人,一级6人,二级118人,三级143人。2010年承办市级以上体育比赛活动2次,举办县级体育比赛活动6次,组织基层体育比赛活动9次,全县体育人口达34%。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5 次,人数1.5万人次;年末全县拥有体育场地272个,体育局拥有体育场地7个,年内开放使用10万人次;举办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243人次。竞训体育有省布传统游泳项目1个点,在训运动员30人;市布传统训练项目(田径、柔道、自行车)3个点,在训运动员50人;县布训练项目(篮球、武术、)2个点,在训运动员25人。全年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27所,参加学生数45505人,及格人数 44808人,及格率98.5%。 2010年接待游客153.72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8.18万人次,增长5.6 %;旅游总收入达到54407.2万元,增加11831.6万元,增长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