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2-21 玉溪市统计局

2010年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189543万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中:车辆险保费收入60254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5553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6027万元。全年赔付支出34368万元,下降6.1%。其中:车辆险赔付额22863万元;意外伤害险赔付额1820万元;健康险赔付额3707万元。

八、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10年全市有大专院校2所,招生3787人,比上年增长2.9%;在校学生12367人,增长3.7%;毕业生3560人,增长3.9%。普通中专学校3所,招生4529人,比上年增长7.8%;在校学生13505人,增长7.9%;毕业生3855人,增长5.6%。职业高中9所,招生6222人,比上年增长4.1%;在校学生14112人,增长5.5%;毕业生4816人,增长2.9%。普通高中22所,招生12294人,比上年少3人;在校学生35056人,增长1.4%;毕业生10479人,增长1.9%。初中91所,招生33764人,增长1.8%;在校生97838人,增长3.3%;毕业生29133人,下降0.2%。普通小学575所,招生30137人,下降4.1%;在校生193558人,下降0.8%;毕业生34022人,下降1.5%。幼儿园在园幼儿4.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三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得到巩固。2010年共投入“三免一补”资金22080万元,全市全体小学生和绝大部分初中生共28.1万人享受补助,小学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每人每年500元,初中每人每年750元。职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0.9:1。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2010年,实施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2项。获国家、省奖励的科技成果项目15项,获市奖励的科技成果项目5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6项。争取各项科技经费共计5400多万元。市级科技项目投入905.8万元。申报专利637件,批准(授权)专利296件。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全市文化工作以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和推进实施“文化和市”战略为目标,打造聂耳文化品牌取得新成效,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效显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市场繁荣有序,为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679个,位居全省第一。20个综合文化站完成主体建设。全市9个县(区)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58个基层站点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2010年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591场;公共图书馆10个,藏书102.3万册;群艺馆、文化馆10个;乡级文化站(中心)20个;村级文化室505个。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2010年全市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53%和98.67%。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发展到12.2万座,调频转播发射台40座,调频发射机59部,电视转播发射台15座,电视发射机28部,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20.3万户。继续抓好村村通工程,2010年完成第二批14379户的直播卫星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在全省第一家完成,工程质量受到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督查组的肯定和表扬。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卫生机构728个,其中,医院69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9900张;卫生技术人员8897人,其中医生4037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401人;妇幼保健院(所、站) 10个,卫生技术人员324人。2010年,新农合个人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0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59.8万人,参合率为94.97%。全年共342.6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19589.2万元。传染病发病率按发病日期统计,2010年传染病发病数3690人,发病率为166.84/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5.1%。全年发现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率达96.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底,群众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在全市各乡镇、社区覆盖率达100%,成立市级体育协会19个,晨晚练点745个,健身气功站点26个。组织市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余次,参加人数达2万余人。积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68万元,补助全市86个行政村的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彩票全年销售1.79亿元。

圆满完成省十三运会备战参赛任务,力争取得优异成绩。玉溪籍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成绩突出,在广州亚运会上实现了玉溪籍运动员奖牌零的突破;在广州亚残运会上夺得5金1银。在2010年体操世界杯比利时根特站比赛中荣获3金。

十、 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2月4日,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玉溪市为国家园林城市。为巩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景观建设品位,2010年继续实施玉溪大河治理二期工程。实施聂耳文化广场绿化完善工程和聂耳桥两侧聂耳文化主题雕塑工程。玉溪北大门标志性建筑九龙监控门架牌坊竣工。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棋阳路道路改扩建一期工程项目竣工通车;环山北路(环湖东路—出水口)、环湖东路联络线道路工程全线完工通车。2010年中心城区新增道路7051米,改造道路7721米。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全年依法淘汰水泥立窑31座,产能271.5万吨;淘汰炼铁高炉9座,产能134.3万吨。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7%。不计新增量,削减化学需氧量2550吨,SO2削减量300吨。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生态建设任务,完成了“三湖一库”及入湖河流、元江、南盘江、绿汁江、曲江等月报监测和玉溪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实施了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以及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督性监测,以及上级下达的各种指令性监测任务,共完成各种监测数据29407个,出具监测报告240份。发布玉溪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334期。加大了环评、规划编制及环境科研工作,共编制环评报告书11份,报告表30份;完成生态乡镇规划5份,科研报告4份,评估报告2份。我市2009年度“城考”分在全省排名第五名,较去年上升一名。

十一、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2010年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49.3万人,比上年增长0.1%,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到38.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25.7%。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1%,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1.1万人,6523名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2010年,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2.1万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职工6.0万人,收缴机关单位养老保险费7.5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1.5万人,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6.2亿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57.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5340户,参保职工22.2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6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12.0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6亿元,共为5809名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677.5万元,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