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累计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3.5万例,发病率为262.77/10万,比上年同期下降2.94%。“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44/10万和6.07%。。 2010年,我省运动健儿共取得世界冠军6个、亚洲冠军36个、全国冠军79个。共举办国际性体育竞赛43项次、全国性竞赛87项次、全省性竞赛396项次。共有3个县(市、区)和146个乡镇通过省级体育强县、强镇的检查验收。全年发行体育彩票52.7亿元,比上年增加7.4亿元,增长16.4%。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对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03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7%和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0年居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6年列各省区第1位(见图7、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5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90元,实际增长9.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3%,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5%,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图7 200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实际增长速度 ![]() 图8 2005-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实际增长速度 ![]()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8.53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见表10)。 表10 2010年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城镇居民 比上年增长(%) 农村居民 比上年增长(%) 洗衣机 台 94.26 1.5 68.34 4.1 电冰箱 台 100.36 1.2 89.43 4.8 空调器 台 186.62 3.7 78.60 12.9 摩托车 辆 25.82 0.2 53.96 -3.0 家用汽车 辆 26.43 11.9 7.79 24.9 彩色电视机 台 185.7 2.2 161.43 2.8 固定电话 部 89.13 -0.6 88.36 -1.8 移动电话 部 198.01 3.4 189.09 7.0 家用电脑 台 89.84 6.4 35.64 24.4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148万人,累计达到1580万人,基本实现企业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160万人、52万人,累计达到1334万人、540万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134万人、80万人、105万人,累计达到1465万人、864万人、856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1170万人,其中农村1029万人,城镇141万人,已有578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418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达到月人均1595元,居全国省区前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参合人数2965.5万人,参合率为92%,人均筹资水平237元,所有县(市、区)人均筹资全部达到185元以上。所有县(市、区)全部实行门诊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均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41.6%,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统筹区域(县域)内报销比例达46%。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达33.9%。 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2010年,全省在册低保对象70万人,其中城镇9万人,农村61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城镇376.7元/月人、农村245.2元/月人。全面实施医疗分类救助模式,开展即时救助。81个县(市、区)已实现即时救助,各级共安排医疗救助资金6.03亿元,支出6.1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58.79万人次,资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5.74万人。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为96.9%和99.4%。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1.51万张,新建市、县(市、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0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13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521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3220个。年内共发行各类福利彩票73.39亿元,增长48.8%,筹集公益金21.7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资源保障状况良好。2010年,全省水资源量为140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1%。总供用水量215.2亿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积104.33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20.78万亩;更新造林20.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8.24万亩。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1152.8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0.58%(含灌木林)。万元GDP用地量从2009年末的49.7平方米/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41.9平方米/万元,单位建设用地GDP从2009年末的13.4亿元/万亩上升为2010年的15.9亿元/万亩。 环境质量继续改善。2010年,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9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1225个。全省霾平均日数39.9天,比上年少6天。32个省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占93.8%,与2009年相比下降3.1个百分点。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均在85%以上,设区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0.029毫克/立方米,比2009年下降3.3%。到2010年,八大水系、运河和湖库地表水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74.3%,比2009年下降0.6个百分点,达到2010年度目标。全省八大水系、运河和湖库地表水省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3.26毫克/升,比2009年下降5.8%。2010年,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满足功能要求比例为61.1%,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7.4个百分点。 2010年末,共有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96座,建成设计能力762.7万吨/日。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8%,比上年提高77.29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见图9);千吨以上和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比上年分别增长5.8%和5.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5.9%和3.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