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应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2-17 孝感市应城市统计局

(2011年1月25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建设“三大经济板块”,着力打造“三基地一示范”,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项目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48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8.0%(下同)。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3亿元,增长5.1%;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68亿元,增长25.1%;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27亿元,增长17.4%。三次产业比重为24.3:49.9:25.8,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9%。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绩显着。实现内联引资30.03亿元,增长44.2%;引进外资2343.1万美元,增长12.1%。新开工项目449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比上年均有新的增长。

二、农业、农村经济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5.13亿元,增长17.5%,其中农业产值21.27亿元,增长11.1%;林业产值0.60亿元,增长18.5%;牧业产值20.67亿元,增长26.3%;渔业产值11.90亿元,增长2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9万元,增长2.5%。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6.77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43.6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37.60万吨,增长0.2%;棉花5338吨,增长12.6%;油料3.30万吨,减少4.4%;蔬菜54.97万吨,增长1.9%;水果1.49万吨,减少12.2%。

人工造林面积3.44万亩,增长20.0%;育苗面积2801亩,增长3.7 %;成林抚育面积8.55万亩,增长0.1%。主要林产品产量78吨,增长4.0%;茶叶240吨,增长7.1%。

大牲畜存栏40.04万头,减少2.6%;牲猪存栏43.95万头,增长23.6%,牲猪出栏44.23万头,增长4.9%;家禽出笼1663.51万只,增长10.8%;禽肉产量2.44万吨,增长12.0%;禽蛋产量9.56万吨,增长18.2%。

淡水养殖面积17.67万亩,增长7.9%。水产品产量5.60万吨,增长9.9%,其中淡水养殖产量5.04万吨,增长10.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80吨,与上年持平;农用化肥施用量12.34万吨,增长1.1%;农药使用量808吨,减少11.8%;农用柴油使用量6849吨,增长3.3%。

三、工业、安全生产、质量监督

全市国有和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家,比上年新增18家,增长12.2%;盈利百万元以上企业121家,增加31家,增长34.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200.41亿元,增长58.5%,其中驻应中省属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68亿元,增长27.1%;市直工业实现总产值29.31亿元,增长28.5%;处办工业实现总产值113.40亿元,增长72.1%;镇办工业实现总产值17.67亿元,增长82.3%;开发区工业实现总产值11.35亿元,增长107.1%,办事处工业、镇办工业和开发区工业成为支撑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耗量21.24亿千瓦时,增长15.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2010年 2009年

纤维石膏 万吨 63.28 57.53

纯碱 万吨 143.03 128.78

烧碱 万吨 3.69 3.30

氯化铵 万吨 273.20 133.40

原盐 万吨 403.86 328.36

药用瓶塞 万只 30000 39.94

膏粉 万吨 82.42 74.93

啤酒 千升 23753 19251

水泥 万吨 99.12 53.09

复混肥 万吨 27.26 39.82

棉纱 吨 7417 7100

面条 吨 6091 5192

包装袋 万吨 2.30 2.22

大米 万吨 21.29 10.30

服装 万件 915.70 469.3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2.03%,比上年提高61.66个百分点。

指标名称 单位 实绩 比上年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302.03 61.66

总资产贡献率 % 18.93 5.69

成本费用利润率 % 7.17 0.82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15.92 -23.65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253574.9 60301.58

流动资产周转率 次 4.59 1.52

资产负债率 % 53.23 0.78

产品销售率 % 97.08 -3.51

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死亡2人,财产损失49万元,增长58.1%;占GDP比重0.04‰,上升0.01‰。

质量与监督监管进一步加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湖北省名牌”产品3个。抽查企业产(商)品785批次,合格率88%;审核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7家,新办组织机构代码327家、换证258家、年检596家;办理商品注册7家、续展10家;注册登记工业产品执行标准18家,审验152家。企业食品标签办理率100%,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97%。检定计量器具2826台(件),合格率97.7%;动态管理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7家,年审49家;出动600余人次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69起,送检钢瓶3200余只,更换2000余只;出动640多人次集中开展建材、装修装饰材料、家具、通讯产品、消防产品、“3C”认证和生产许可证产品等专项检查整治行动,立案查处42起。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3亿元,增长44.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完成69.46亿元,增长46.0%。在全部投资中,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46亿元,增长43.3%;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6.62亿元,增长50.0%;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84亿元,下降10.3%;农村私人完成投资5.31亿元,增长22.7%。

建筑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重视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打击转让、出借资质证书行为,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制度;狠抓规范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审查率100%;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推行项目监督工程师制度;实施建筑节能工程,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85%以上。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投资39.56亿元,增长22.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9.9%。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0.46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43亿元,增长33.0%。

五、交通、邮政、通信、电力

交通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1亿多元,完成武荆高速后续及配套工程50多处,保证了高速公路顺利通车,结束了我市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12.9公里的汉宜公路应城段东线刷黑工程、14.1公里的老白线改造工程、1.5公里的二矿至一矿道路改造工程、100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1.41公里的渔子河水库交通复线工程、1.5公里的民营经济园道路工程、应城一桥拆除重建工程、10座桥梁改造工程等一批交通建设工程实现竣工通车。汤池二级客运站主站楼建设进展顺利,新建的天鹅码头年吞吐量达到30万吨。集中开展摩的等非法营运、治理超限超载车辆、安全生产百日隐患排查整治和平安畅通工程,进一步规范了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全年完成客运量657万人,客运周转量35860万人公里,增长0.3%;货运量609万吨,货运周转量48344万吨公里,增长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