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1-02-12 烟台市统计局

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10年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地表水水源地除总氮外,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地下水水源地均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指标为中营养,达到评价要求。全市主要水库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全市主要河流均满足各自功能区的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100%的测点达到近岸海域功能区要求。

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2010年烟台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8.4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4.3dB(A),夜间为45.7dB(A),基本保持稳定,属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中的较好等级。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为651.1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673人,下降0.13%,其中市区人口178.9万人,下降0.19%。全市全年出生人口4.9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66‰,提高0.8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10.09‰,提高2.7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3‰。

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88元,增长10.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92元,增长8.6%。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4%。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38平方米,增加0.49平方米。

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钢琴 架 5.5 摄像机 架 16.0

微波炉 台 73.5 照相机 架 82.0

电冰箱 台 123.0 空调器 台 72.0

消毒碗柜 台 12.0 固定电话 部 79.0

淋浴热水器 台 100.5 移动电话 部 217.5

洗衣机 台 98.5 健身器材 套 11.0

彩色电视机 台 145.5 助力车 辆 19.5

组合音响 套 32.0 摩托车 辆 27.5

家用电脑 台 87.5 家用汽车 辆 23.0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916元,比上年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75元,增长14.5%。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8.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4平方米,增加2.75平方米。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微波炉 台 15.90 家用电脑 台 19.96

电冰箱 台 97.35 照相机 架 11.66

排油烟机 台 36.13 空调器 台 11.13

热水器 台 79.24 固定电话 部 82.77

洗衣机 台 70.49 移动电话 部 136.93

黑白电视机 台 1.15 助力车 辆 24.82

彩色电视机 台 114.13 摩托车 辆 68.2

影碟机 台 43.64 汽车(生活用) 辆 4.95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95.15亿千瓦时,增长12.6%。第一产业用电7.65亿千瓦时,下降2.7%;第二产业237.34亿千瓦时,增长13.6%,其中工业用电234.42亿千瓦时,增长13.5%;第三产业用电20.81亿千瓦时,增长14.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35亿千瓦时,增长8.2%。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城镇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6.2万人、248.4万人、117.5万人、80万人和86.3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0万人。年内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32.4亿元,按时足额为110万名保障对象支付社保待遇101.2元,增长23.2%。连续第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19元;首次为2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取暖补贴2.8亿元。失业金标准分类提高到每月510元、450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从15万元提高到18.5万元、城镇居民从8万元提高到13万元。企业月最低工资标准分类提高到920元、76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所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100%,人均筹资达133.37元,住院补偿比41.2%,门诊补偿比32.62%。

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保障人数4.26万人,月人均补助239元,比上年提高42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16.8万名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月人均补助86元。全市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33个,总床位数1.5万张,集中供养率83.6%。

2010年全市共落实经济适用住房项目25个,建设规模18083套、139.1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9.66亿元。截至2010年底,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6280套、46.36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提供经济适用住房5594套;新建廉租住房项目10个,建设规模1213套、6.7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提供廉租住房811套;新增租赁补贴1358户;结合园区、企业自建职工公寓等方式,筹集公共租赁住房420套。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应急救助规模扩大,全年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540万元,救助和资助居民11万人。安排善款1.05亿元,继续实施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五大工程。已建救助管理站1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71个,收养6209人。社会福利企业186个,安置残疾人员就业4500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初步核算数字。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