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2-14 黄山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8.1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7.3亿元,增长25.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41.7万户,下降3.3%,其中:住宅电话31.3万户,增长1.8%;移动电话82.6万户,增长26.6%。宽带用户14.8万户,增长57.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2010年,全市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为1.5亿元,同比增长55.8%。全年有43个项目获得国家、省立项,支持经费达3204万元;研发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92项,其中有5项被列入省试点项目。全年有15项产品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8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企业被确定为“百企示范”企业;入孵企业奇盾电子、黄山芯锐照明已孵化毕业,正式在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7家,比上年增加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8.0%。全年各类科技成果登记数5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数达19项,有3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7项,增长34.3%。

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419件,增长47.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3件,增长80.7%;授权专利312件,增长89.1%;全市企业共申请专利350件,占专利申请总数的83.5%,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成为专利申请主体。

质量兴市效果初显。2010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质量检验机构28个,其中:系统内6个;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190台(件),同比增长31.5%;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26个;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0项。年末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安徽名牌产品56个,分别比上年增加1个和12个。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454人,同比增长4.0%;在校生15102人,毕业生3392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729人,在校生24200人,毕业生8523人。普通高中招生9432人,在校生26983人,毕业生8208人。初中招生12222人,在校生43850人,毕业生19548人。普通小学招生11434人,在校生66386人,毕业生11917人;幼儿园招生21778人,在校生32468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3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49%,比上年提高10.03个百分点;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8%,提高0.29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0%,提高0.03个百分点。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三本以上达线率为41.84%,高出全省水平约10.0个百分点。同时,高职创建取得实质进展,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设立并加紧建设,黄山民航职业技术学获准筹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48.7万册,博物馆(包括纪念馆)21个,乡镇文化站10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省级名录49项,分别比上年增加1项和9项。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0.92%。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用户23.25万户,增长8.8%,电视人口覆盖率95.65%。《徽韵》作为安徽省唯一文化旅游定点演出入选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项目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文化产业强势推进。全年共实施了38个古村落、537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完成85个古村落规划编制任务,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175幢。《徽韵》全年共演出300场,接待中外游客和观众12.4万人次;元一大观剧场等一批大型演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新安医药文化博物园等5个在建博物馆(园)建设顺利;黄山市徽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徽文化长廊工作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36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其中医院29个,卫生院10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技术人员617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26人,注册护士2431人。医院、卫生院床位4857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2010年全市农民有107.28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95.3%,比上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2010年,现有体育场地16个,其中:体育场4个、体育馆5座、运动场7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46项次,参加健身运动人数12.8万人,同比增长10.3%;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共夺得金牌21枚、14银、10铜,并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承办第五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和第六届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品牌赛事;成功举办全国竞走大奖赛暨世界杯选拔赛、“环黄山”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和黄山太平湖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事。2010年全市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5715万元,比上年增长21.7%。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有新进展。2010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其中空气质量达优天数260天,比上年增加33天;新安江、太平湖共11个监测断面指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100%。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噪声达到2类区标准。全年新创建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7个省级生态村,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落实了3个COD减排项目、6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环境监管力度加大,2010年,全市重点源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国控、省控在线监控设备在线率99.4%,运行良好率100%;122个省“861”计划项目通过环评审批。2010年,完成造林面积3644公顷,退耕还林1581公顷,封山育林面积5355公顷,增长8.6%,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7.4%。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61起,死亡121人,比上年下降2.4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0,比上年下降13.0%。全年在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积极开展“8+1”工程和“5100”行动计划,涌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单位27户。组织进行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260场次,参加人数达4.3万人次。组织企业开展职业危害申报353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48.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3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480人,出生率7.07‰,比上年下降1.6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8827人,死亡率为5.96‰,比上年上升0.10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1.11‰,比上年下降1.71个千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