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云龙示范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1-03-31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统计局

安全综治。示范区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全年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和较大以上责任事故。坚持攻坚克难,突破开发建设的瓶颈, 通过健全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执法,组织强拆200余次,全年拆除违法建设504处,面积6.8万平方米。“三清三整三打”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开展,群防群治体系迅速构建,全年示范区实现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赴省进京群体上访事件、特大安全事故四个“零发生”的目标。

五、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21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8元,同比增长19.2%。

计生工作。全区育龄妇女1.16万人,出生人口716人,计划生育率98.04%,避孕措施落实到位率 99.8%,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3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 :112。计生工作创佳绩,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社会保障。全区1.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2991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109人。通过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为全区3312名60周岁以上的农民发放养老金59.61万元。重点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全区就业培训共完成2500人,共开设28个培训班。农民工培训2000人,企业职工培训完成350人。城镇劳动预备制培训50人,创业培训100人。

社会福利。全区开展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加大了临时困难救助力度,共救助11人次,发放救助金2.9万元。成立优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全面的门诊补助,补助 178 人次,发放补助金额19200元;发放优抚慰问资金20余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15.9万元。

实事情况。为民办实事10件27项考核指标都已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9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区2010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

新建农村安居房20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4280人,建设2所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新建改造农贸市场3个,新增廉租住房828套。

九、“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改革。示范区在行政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发展方式转变、融资体制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行政管理方面,通过进一步明晰责权,大部制运行日益成熟,效率明显提高;20个行政村村改社区改革全面完成;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在市政府精简事项的基础上,我们将行政许可事项再精简了30%,政务服务中心严格执行“同窗口进出、限时间办结”、受理回单制、例会缺席和超时不办默认制。土地管理方面,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改革试点有效开展,云田、五星、交通等社区的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项目扎实推进。

“两型”创建。在城乡统筹、土地利用、绿色交通、水、生态、能源等六大“两型”领域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同时积极开展“两型”创建活动,成立相关工作机构,结合示范区实际,集中优势,在兴隆山村、云田村开展“两型”村庄示范创建;在湘火炬集团、兴隆化工开展“两型”企业示范创建;在云田中学开展“两型”学校示范创建;在示范区管委会开展“两型”机关示范创建;在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开展“两型”园区示范创建。坚持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与示范区开发建设结合推进,开展以“敢闯敢干作表率,项目建设当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

新农村建设。围绕“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要求,重点抓好云田、兴隆山和交通村三个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兴隆山和交通村成立了村级实业公司,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云田村累计投资1200万元,对云田组26户民居进行“穿衣戴帽”,种植百亩观赏性月季园,建成三栋可再生能源节能示范板房和云田村村民文化大舞台,制作了“五个一”规划沙盘模型,成功举办首届“云田杯”长株潭自行车?钓鱼联谊赛,宣传“两型”发展理念,倡导健康绿色生活。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其中能耗数据为湖南省统计局初步审核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有关规定,暂不公布人口及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