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石峰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开发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5.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4亿元,增长97.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1.5%。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35.5万平方米,增长172.3%;竣工面积8.6万平方米,增长18.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9万平方米,增长51.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5亿元,增长66.2%。 五、地区贸易和对外经济 地区贸易。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下降2.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见图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1亿元,增长19%;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亿元,增长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9.7%;餐饮业零售额4.2亿元,增长15.6%。年末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8个,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个;实现成交额54亿元,比上年下降0.9%。 对外经济。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7亿美元,增长23.4%,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80.8%;进口总额6.8亿美元,增长13.2%。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1.7亿元,增长22.4%;验资注册到位外资4165万美元,增长20.7%。 六、卫生、教育和科技 卫生。全年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6个,其中医院9个;拥有床位250张。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3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个。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5万人,参保率为90.3%。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45‰、5.93‰。 教育。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小学及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为95.2%,与上年持平。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23.7%。共拥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初级中学、14所小学。共有在校初中生15706人。全年救助贫困学生895人次。(以上只含九年制义务教育数据) 科技。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5亿元,比上年增长85.9%;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9%。规模以上工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45人,比上年增长0.3%。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1870人。 七、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4029.79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6183209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无排放量。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为97.09%。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91.35%,工业污水处理率为10.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绿化覆盖率达到50%。 安全生产。2010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截止到12月31日,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6起,同比上升7%;死亡8人,同比持平;受伤90人,同比下降8%;直接经济损失11.16万元,同比下降10%;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038,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零,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范围以内,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8人。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8元,比上年增长12.5%,比上年净增2283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471元,增长67.1%。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1648元,比上年增长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城镇居民年末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2辆、空调器110台、移动电话162部、家用计算机26台、微波炉44台,电视机122台。 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51元,比上年增长17.6%,比上年净增160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7330元,增长104.2%。农民收入增幅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001元,增长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9%。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57.1平方米。 社会保障。至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1.4%、18.6%和10.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9.3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1.27万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其中能耗数据为湖南省统计局初步审核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有关规定,暂不公布人口及相关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