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嘉鱼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31 咸宁市嘉鱼县统计局

二O一O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基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推进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新县建设,战胜了自1998年来最大的洪涝灾害,“五保一夺”全面胜利,“一区多园”迅速崛起,二乔故里声名远播,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现了全县经济平稳运行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全县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4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1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04亿元。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29.1:43.3:27.6变化为2010年的22.6:50.9:26.5,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仍不大,骨干企业依然较少,工业缺乏强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仍不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不强;民生保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

二、农业

2010年,全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突出自身特色,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4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农业产值28.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3%。以蔬菜、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继续得到稳定发展,蔬菜产值21.76亿元,同比增长45.8%,水产产值11.55亿元,同比增长10.2%,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县粮食面积44.88万亩,比上年增长0.1%;油料面积9.71万亩,增长1.8%;棉花面积1.34万亩,增长15.4%;蔬菜面积44.52万亩,比上年下降0.6%;麻类面积4.46万亩,下降15.2%。全年各种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0年产量 比上年增减%

粮食 吨 188269 -2.9

棉花 吨 1188 15.1

油料 吨 9300 3.2

苎麻 吨 6285 -14.8

蔬菜 吨 989164 2.6

茶叶 吨 1369 -1.2

水果 吨 3958 8.7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36500亩,比上年增长1.4%。其中成林抚育面积37615亩,比上年下降39.7%。木材采伐689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5.3%。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牲猪出栏17.18万头,比上年增长4.3%;猪肉产量13249吨,同比下降0.9%;牛肉产量539吨,同比增长7.2%;禽肉产量1510吨,同比增长11.3%。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4.76万亩,比上年增长1.0%,水产品产量72012吨,比上年下降2.0%。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提高。全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1.0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61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6.54万亩。

三、工业

2010年,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重点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改造升级,壮大支柱产业大做文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160.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5%。其中:国有企业6.18亿元,增长351.0%;集体企业1亿元,增长97.3%;股份制企业113.9亿元,增长6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29亿元,增长49.9%;其它经济类型企业21.66亿元,增长68.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1%。

全年轻工业产值62.94亿元,重工业产值97.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2.6%和69.1%;全县轻重工业比重为1:1.55。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0年产量 比上年增减%

白酒 千升 4879 412.4

冷冻水产品 吨 2871 91.4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6.9 38.4

纱 吨 28130 24.1

服装 万件 1508 43.5

涂料 吨 2717 102.8

水泥 万吨 102.7 245.7

钢管 吨 51.7 5.6

黄金 千克 1339 -14.5

火电 万千瓦小时 2390 6.9

家俱 万件 58.1 7.2

产销衔接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现价)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70.6%,产品销售率达98.14%,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1-12月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3.44%,比上年提高75.02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9.15%,比上年上升1.97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42.89%,上升12.7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5.48%,下降0.5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98944元/人,增长62.6%;流动资金周转率4.34次,加快0.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75%,下降0.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54.4%;其中利润总额9.75亿元,增长60.4%;亏损企业亏损额0.1亿元,比上年下降60.9%;亏损企业8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县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激情创业、真情招商、热情服务、倾情奉献”的招商理念,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全县新签合同项目71个,累计到位资金32.5亿元;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32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项目投资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在项目投资中:建筑工程32.1亿元,比上年增长58.2%;安装工程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8%;设备、工器具购置11.0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它费用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67.71%。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2.4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3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为全县项目投资的46.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3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4%。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竣工产值3.3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2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6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3.21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

2010年,全县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社会完成旅客周转量4196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0%,货物周转量3111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