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开化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31 衢州市开化县统计局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道路,统筹做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巩固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全县经济在应对严峻挑战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在战略性调整中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地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共建共享中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1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6.27亿元,增长16.4%,其中:工业增加值29.27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13.6%。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5.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5.2:48.8:36.0调整为13.7:51.1:3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突破2万元,达到2020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985美元),比上年增长13.1%。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2%,其中:食品类上涨9.4%,居住类上涨5.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6%,烟酒及用品上涨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57人,有1641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02人,失业率为3.67%,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678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5%。其中:生活用电量7962万千瓦时,增长14.1%;全行业用电量48825万千瓦时,增长  27.6%,其中工业用电量43207万千瓦时,增长34.0%。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5.3%。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9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4.87万亩,粮食总产量为9.83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比上年均略有增长,粮经比为53:47。其中:谷物7.39万吨,增长5.1%。油料产量0.74万吨,下降39.7%;食用菌1.54亿袋,比上年略有下降;果用瓜产量1.12万吨,下降14.6%;蔬菜8.66万吨,增长4.3%;开化龙顶名茶产量为1434吨,下降10.7%,销售收入3.26亿元,增长3.1%, “开化龙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年初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新发展蚕桑种植面积50亩,大力推广新品种(雄蚕)的饲养,蚕茧生产量减价升,养蚕10787张,下降20.9%,生产蚕茧458吨,下降21.7%,产值1513万元,蚕茧均价上涨近40%带动产值增长7.8%。

全年肉类总产量为9748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全年生猪出栏9.84万头,增长2.9%,家禽出栏54.88万只,增长3.4%。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3020吨,增长17.4%。

农业产品品质结构进一步调优。坚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个,基地面积共达22.5万亩,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31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7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25个。

围绕钱江源头生态资源保护,林业生产朝着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深化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成功入选全国百个林改典型县;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新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3个,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208亩,其中迹地更新面积22129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0000亩;本年封山育林面积7000亩。2010年末,全县森林面积268.9万亩,森林蓄积量9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县水利建设资金总投入1.79亿元,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劳动力7.03万工,完成土石方288.6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1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37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3.3万亩。河道整治25.6公里,2010年千万农民饮用水建设工程41项。年末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人口覆盖率77%。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6913千瓦,比上年末增加3551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836吨,农药施用量477吨;农林牧渔水利业用电量292万千瓦时,增长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20家,增加2家;大中型企业5家。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县工业总产值111.89亿元,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7.48亿元,增长41%,其中:重工业61.06亿元,增长47.7%;轻工业产值16.42亿元,增长20.6%。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    74.75亿元,增长43.3%,产销率9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5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5.56亿元,增长34.7%。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41家硅产业企业总产值40.52亿元,比上年增长70.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3%;34家各级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实现产值50.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5%;新产品产值13.18亿元,增长8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5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利税总额达6.78亿元,增长87%,其中利润5.12亿元,增长107.3%。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为331.74分,比上年提高48.18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96%,资本保值增值率150.8%,资产负债率54.11%,流动资产周转率2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7.44%,全员劳动生产率232045元/人,产品销售率96.48%,工业产品质量指数99.44%,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28.95%,企业亏损率3.5%,新产品产值率17.0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县实行公开招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167项, 邀请招标19项,直接交易50项,应公开招投标项目公开招投率达100%,竣工工程107项,工程合格率为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67亿元,增长27.1%。农村投资12.71亿元,其中非农户投资8.78亿元。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9.76亿元,增长33.8%。非国有控股投资29.91亿元,增长25%。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83亿元,增长50.5%;第二产业投资21.52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投资17.32 亿元,增长25%。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206个,增长34.6%,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43个,增长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