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31 丽江市统计局

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干旱的影响,围绕年初预定目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平台;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推进民生建设,促进和谐稳定;切实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市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可持续发展增强,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繁荣昌盛、民族更加团结、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持续性、协调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43.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高4.9、2.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州市第二位。全市生产总值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02亿元,增长6.5%,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5.05亿元,增长22.0%,较上年上升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2.52亿元,增长13.6%,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50.2%和42.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7.6和6.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680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7%。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1∶36.6∶44.3调整为18.1∶38.3∶43.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3.1%,提高1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697085万元,增长17.2%,占GDP比重为48.5%,比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提高。

财源建设成效明显,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9862万元,增收69476万元,增长36.5%。其中:上划收入完成95311万元,增长2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551万元,增收47967万元,增长41.1%,增幅排名全省第三。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9671万元,增长21.9%;营业税57549万元,增长35.7%;企业所得税3565万元,增长76.0%;个人所得税2176万元,增长10.7%。非税收入成为财政增收主要增长点,全年非税收入完成40544万元,增长68.0%,其中:专项收入5699万元,增长46.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3167万元,增长123.3%;罚没收入5039万元,增长1.4%。县级财力显着增强,全市四县一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过亿元,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古城区增长36.3%、永胜县增长29.5%、华坪县增长32.1%、宁蒗县增长48.2%、玉龙县增长50.8%。市本级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474万元,增长62.5%。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实效性、均衡性明显提高,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保、农业等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1117万元,比上年增支116580万元,增长2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442万元,增长8.2%;教育支出98313万元,增长27.8%;科技支出4559万元,增长33.9%;文化支出9016万元,增长4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4746万元,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47975万元,增长51.5%;环境保护支出40420万元,增长36.8%;农林水事务支出91969万元,增长47.6%。

物价温和上涨。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上涨3.6%,涨幅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呈现出“六升二降”格局,上涨的六大类中:食品类上涨7.3%,烟酒及用品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交通和通讯上涨1%,居住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7%,下降的二类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2%,衣着类下降1%。

表1:2010年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比上年上涨(%) 指标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 103.2 三、衣着 99.1

服务项目价格 104.1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0

消费品价格 103.1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5.8

一、食品 106.6 其中:医疗保健 100.0

其中:粮食 119.4 六、交通和通信 100.9

油脂 115.5 1、交通 101.6

肉禽及其制品 99.0 2、通信 100.5

蛋类 101.6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 101.7

菜 113.8 八、居住 100.1

糖 124.9 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 100.3

二、烟酒及用品 102.7 水、电、燃料 99.7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支农强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49379万元,比上年增加44029万元,增长6.8%,其中:种植业产值209440万元,增加21351万元;林业产值24784万元,减少2095万元;畜牧业产值182451万元,增加20970万元;渔业产值18840万元,增加209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864万元,增加1710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2万公倾,下降0.5%。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六个年头增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43.38万吨,比上年增长0.25%。

表2: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33844 0.25 五、甘蔗 60370 -49.64

#夏粮 85361 -15.61 六、烤烟 23942 26.69

一、谷物 338496 1.35 七、茶叶 628 6.08

#稻谷 131816 1.26 八、水果 146265 52.17

? 小麦 48088 -13.07 九、蔬菜 208921 -1.01

??玉米 135046 8.01 十、肉类总产量 101854 9.81

二、豆类 49754 -10.67 #猪牛羊肉 72663 -12.11

#芸豆 17486 16.99 禽蛋 4308 23.26

三、薯类 45594 5.83 牛奶 6947 45.95

#马铃薯 37886 12.60 出栏猪(头) 974333 9.22

四、油料 10925 1.64 出栏牛(头) 97448 9.41

#花生 1442 -14.93 出栏羊(只) 420544 7.78

油菜籽 8074 -6.29 猪存栏(头) 1099814 6.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持续回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18亿元,增长22.9%;完成工业增加值33.12亿元,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57亿元,增长24.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9422万元,比上年增长43.6%,实现利税98363万元,增长31.9%,其中利润50652万元,增长39.2 %,亏损企业亏损额2926万元,下降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