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松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3-30 丽水市松阳县统计局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加快7.1个百分点。

全县等级公路里程1311公里,比上年增长3.6%。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10.43亿吨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1.20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2.8%。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9663辆,比上年末增长31.1%,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738辆,增长38.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08亿元,下降35.6%;电信业务总量1.14亿元,增长2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4.51万户,下降7.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92万户,增长9.4%。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19.01线/百人和71.36部/百人。全年新增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0.56万户,年末总量为1.98万户。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旅游总收入1.82亿元,增长31.6%;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53.47万人次,增长31.0%。其中国内旅游者53.42万人次,增长31.0%;国内旅游收入1.74亿元,增长33.8%。入境旅游者0.0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7万美元,增长8.5%。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73亿元,比年初增加13.31亿元其中,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1.45亿元,增加13.15亿元。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1.22亿元,增加5.29亿元,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1.03亿元,增加5.2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26亿元,增加12.63亿元。

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5亿元,增长24.7%;人身险保费收入0.93亿元,增长14.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财产险赔付0.31亿元,增长28.3%;人身险赔付0.06亿元,下降48.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电大在校生1499人,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89人,全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3.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17人,在校生1857人,毕业生677人。普通高中招生1177人,在校生3248人,毕业生847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8.4%。初中招生2165人,在校生7146人,毕业生2401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7.04%。小学招生2195人,在校生13434人,毕业生2213人;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3%和99.89%,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99.98%。全县拥有幼儿园115所,在园幼儿7170人。

综合技术服务逐步发展。全年财政科技支出1710万元,比上年增长5.4%,占财政支出的1.6%。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3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43项,发明专利权7项。年末企业标准备案50项,执行标准登记172项,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3个。被评为省、市级名牌产品个数分别为4个和14个。已注册农产品商标168个。认证有机食品28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66个,QS取证茶叶企业21个。培育认定县级专利示范企业3个,农业科技特色基地7个。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文化站20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40千册,文博机构3个,馆藏文物1578件。文物保护区6个,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8项。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2座。全县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数4.80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0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5.7%和97.0%。电影下乡共放映1229场。全县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75个全宗,共计1.42万卷、3.19万件。

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年末全县卫生机构(含诊所等)4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床位数494张。卫生技术人员87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3人,注册护士280人。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站31个,社区责任医生179人。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1073例,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455.1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65‰。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年运动健儿共取得市级以上奖牌22枚,其中金牌13枚,银牌9枚。农村体育健身环境不断改善,新建31个“小康体育村”。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据对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64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10.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313:1缩小为3.19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3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90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1.8%和12.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2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87%,分别比上年上升1.38和1.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3平方米。年末城镇住户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5辆、家用电脑71台、空调器114、移动电话173部;农村住户平均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5辆,移动电话148部,彩电111台,电冰箱59台。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58万人、1.62万人和1.14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19.64万人,参保率95.0%。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5元,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率49.2%。全县有敬老院6所,供养五保老人332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63人、农村居民6489人,全年支出保障金1078万元。慈善机构募集款163万元,慈善求助支出金额165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社会安全

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年水资源总量23.1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6.8%。全年降水量32.45亿立方米,增长43.4%。全年总用水量7613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4%。其中,生活用水1300万立方米,增长23.1%;工农业用水5961万立方米,下降10.8%。万元GDP用水量18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0%。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全民义务植树21.4万株,全年造林面积1296公顷,森林覆盖率75.2%,木材蓄积量427.73万立方米,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62136公顷,比上年增长1.1倍。省级林业观光园1个,市级及以上绿化示范村12个、兴林富民示范村8个。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7公顷,城区空气质量达标(API<100)的天数为336天,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100%。全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19亿元,增长26.5%;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200万元,下降20.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9%,提高23.2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9%,提升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