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临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30 台州市临海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05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5136人。年末拥有农民技术职称人员16212人。2010年R&D经费投入4592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9%。全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8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1%。

全市有普通中学47所,在校生5.94万人;职业高中11所,在校生1.88万人;普通小学128所,在校生8.07万人。全市普通高校上线人数为5027人,普通高校录取4726人。义务教育普及得到巩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60%,巩固率为99.99%,初升高比例为97.19%。全市共有幼儿园352个,在园幼儿数4.63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272人。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10025人,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87%、98.81%、98.60%和85.3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全市综合文化站建成率基本达100%,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俱乐部)1006家。小芝文化站、大洋街道五家殿村、南门社区通过审核,分别获得“浙江省东海明珠”、“省文化示范村”、“省文化示范社区”称号。文化“三下乡”工作扎实开展,完成演出下乡287场,电影下乡1.10万场次,图书下乡2.18万册次。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15项,台州市级34项,临海市级107项。年末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82个,其中电影院、剧院6个,电影放映1.72万场次,电影观众261万人次;年末公共馆藏图书38.80万册,全年接待读者16.93万人次,借阅书刊16.93万册;市博物馆年末文物藏品8759件,其中一级品5件,二级品114件。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205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791小时。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4.0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0%。

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9个,实有医疗床位3252张。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745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2156人,注册护士1586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8人,其中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85人。全市婴儿死亡率4.4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23‰。全年有9138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全市有卫生防疫技术人员156人,社区卫生服务站88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7.2%,卫生户厕普及率95.8%。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

成功举办第二十四届全国软式网球锦标赛和冠军赛、浙江省首届休闲钓鱼大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高水平赛事。沿江镇和汇溪镇通过“省体育强镇”创建目标验收,新增省小康体育村40个。开展第二个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和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夺得国际级铜牌2枚;国家级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6枚;省级金牌45枚,银牌24枚,铜牌22枚;台州市级金牌65枚,银牌23枚,铜牌25枚。

十一、环境保护、能源消耗

全市共有环境保护机构8个,各类工作人员49人;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8人。全市地表水满足水域功能达标率为80.0%,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297,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有34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6.6%,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9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7.69%;已建成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11个,烟尘控制区100.5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面积为24.0平方公里,生活污水处理率81.0%。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3.8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工业用电量16.26亿千瓦时,增长16.4%;居民生活用电量4.51亿千瓦时,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48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5.0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87%和2.99%。

十二、行政区划、人口、计划生育、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10年年末,全市土地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9.1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所辖5个街道,14个镇,994个村委会,13574个村民小组,31个社区居委会,1349个居民小组。

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38.36万户,比上年末净减少867户,户籍总人口116.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93人。其中男性人口60.69万人,女性人口55.7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8.9:100。全年共出生16519人,死亡7440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4.25‰和6.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3‰,比上年上升1.82个千分点。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95万人,市区人口27.95万人。

全市计划生育率为87.01%,比上年降低0.52个百分点,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89.30%,下降0.39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9.83万人,城乡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4.83万人。年末全市有职业介绍机构28个,介绍就业成功人数4641人。全年再就业培训130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2%,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有19.2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参保职工18.41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3.50亿元;全市有12.27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其中在职职工9.78万人;工伤、生育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42万人和7.56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1.10万人,全年共发放失业保险金729万元。年末全市有15.26万人农村居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有81.20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7.61%,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7.30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48个,床位4491张,年末在院人数2458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2人,安排城市低保资金225.4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362人,安排农村低保资金2217.9万元;农村五保供养667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9.1%,安排农村五保供养资金44.4万元。

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比上年增长15.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851元,比上年增长13.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为2.3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5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2.30平方米。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