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全市科技活动人员1.92万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47亿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重点实验室3个;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1项;申请专利1345件,授权专利926件;签订技术合同106份,成交金额3224.1万元; 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十一五”期间,南阳先后被授予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光电和生物产业高技术基地,卧龙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晋升为国家级,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5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6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13项,其中新建标准15项。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达到26个。年末共有5种产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5种产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3种产品拥有“河南名牌产品”称号。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地震台站1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有线电视用户68.2万户,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7%;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7%。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4.03万卷(件)。“十一五”期间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7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2.7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5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4万人,注册护士1.03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0.11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技术人员0.13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222个,床位0.7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所有县市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925万人,参合率达到99.4%。 全年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0块。参加省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获第二名。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人组比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3个,团体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66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2元,增长1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7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16元,增长15.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 图8:“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速度 图9:“十一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增长速度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6.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4.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2.6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7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2亿元,农村低保对象43.9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859万元,救助28.6万人次。 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3.8万张,收养3.6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8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3亿元,接受社会捐赠359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总用水量24.6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3.0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7.7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3.62亿立方米。 “十一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7.5万吨和9.5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减排任务;全市河流水质明显好转,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稳定在90%左右;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调水要求。 全年共营造林4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8.2万亩。退耕还林13.05万亩。全市参加义务植树586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550万株。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7.0%。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896起,比上年增长1.0%;死亡200人,比上年下降21.3%。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