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立足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实施五大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筑牢发展基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地区生产总值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42.3%;第三产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2.0%、37.2%和40.8%。 今年我市居民消费稳步上升,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市场物价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3%,比上年上涨1.3%。其中:食品类上涨5.3%,衣着类上涨3.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5.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0%。居住类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4%,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7%,上涨1.7%。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6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79人;城镇就业与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人数达274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着,进一步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年末全市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0828人、75013人、35704人和35704人。城镇职工保险参保人数109666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3432人。共发放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保险费4.01亿元。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监督与动态管理力度,年末城镇低保对象降为53369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1741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深入,农村低保对象增加到1110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92.2万元。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财政总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31.6%。国税收入1.3亿元,增长8.5%;地税收入2.8亿元,增长24.5%;非税收入6.9亿元,增长51.3%。财政支出20.2亿元,增长32.8%。 二、农牧业 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1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其中:粮食170万亩(含小麦127万亩),增加24万亩;经济作物43.2万亩(含油菜40万亩,甜菜0.6万亩);饲草饲料1.8万亩。粮食产量40.8万吨,比上年增加5.5万吨,增长15.6%;其中:小麦产量27.7万吨,增加10.7万吨,增长62.9%。油菜籽产量5万吨,增加0.2万吨,增长4.2%;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可比价)。 畜牧业平稳发展。年末牲畜总头数33.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奶牛6.7万头,增长4.7%;生猪存栏3.8万口,增长26.7%。肉类产量2.7万吨,增长42.1%,牛奶产量22.1万吨,增长30.6%。 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6.4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3.1%;农用拖拉机9778台,下降1.7%;农村用电量1999万千瓦时,比上年略有增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68.3%;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48.0%;产品销售率为96%,提高2.0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地方系统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增长68.7%。在地方系统中,基本建设投资41.6亿元,增长75.1%;房地产开发投资0.9亿元,下降35.9%。 四、邮电和旅游 邮电业稳步发展。固定电话用户5.3户,小灵通用户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万户,宽带用户21686线。 旅游业加快发展。2009年共接待旅游者6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旅游业总收入9.6亿元,增长18%。 五、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商品销售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到抑制。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5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7%。其中出口总额351万美元,下降22.7%。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141个,引进国内(呼伦贝尔市外)资金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引进区外资金32.8亿元,增长94.2%。 六、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4亿元,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亿元,增长29.6%。银行现金收入203.7亿元,增长25.6%;现金支出208.8亿元,增长25.3%;货币净投放5.1亿元,增长12.2%。 全年寿险保费收入11225万元,办理理赔案件1922件,理赔金额747.3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973万元,办理理赔案件1988件,理赔金额1358万元。 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10项,申报批复项目中自治区级4项、呼伦贝尔市级4项,上级拨款总额108万元;签订技术贸易合同4项,成交额2300万元。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25868人。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8个,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全市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3.1万人,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3.5万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12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5000户。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市场逐步形成。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有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18724人,专任教师1902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其中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596人,专任教师88人;小学27所,在校学生13031人,专任教师1506人。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加快。现有卫生机构205个。其中:医院20个,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妇幼保健所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公共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26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702人。 八、个体私营经济 全市私营企业634户,比上年增长19.6%;从业人员4450人,增长24.3%;注册资金8.6亿元,增长38.7%。个体有证工商户12391户,增长23.5%;从业人员17347人,增长13.4%;注册资金4.6亿元,增长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