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1-03-12 青岛市统计局

年末拥有国内航线95条,国际航线10条,港澳地区航线3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110万人次,增长14.9%;航空行货邮吞吐量23.19万吨,增长18.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7.95亿元,增长17.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55亿元,增长11.1%;电信业务总量212.41亿元,增长17.4%。信函7784万件,下降3.9%。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10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188.3万户,增长16.6%,使用时长达1473.62亿分钟,增长44.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2.11万户;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949.98万户,其中,年内新增137.85万户。

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580.04亿元,增长18.6%。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540.07亿元,增长19.6%;国际旅游收入6.01亿美元,增长8.9%。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04.7万人次,增长12.5%;其中国内游客4396.65万人次,增长12.6%;海外游客108.05万人次,增长8.0%。年末A级旅游景区达到59处,星级饭店155家。

八、金融业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895.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91.08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76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1357.3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912.33亿元,比年初增加384.46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6365.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96.61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5886.2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2.69亿元。

全年全市承保金额30924亿元,增长5.4%,实现保费收入153.9亿元,增长33.4%。其中:财产保费收入49.6亿元,增长44.3%;人身险保费收入104.3亿元,增长28.2%。赔款支出金额38.8亿元,增长13.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5.4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3.4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7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3项,其中,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1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87项,其中,自然科学奖6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80项。

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2080项,成交额16.01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0735件,授权专利6796件。

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在校学生27.9万人,增长3.7%。中等学校385所,其中,普通中学295所,在校学生38万人,增长0.7%;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90所,在校学生15.5万人,下降17.1%。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8.6%。共有小学894所,在校学生46.3万人,下降0.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65处。其中,影剧院40处,文化馆(站)183处,博物馆9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53.8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17.06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2650万册,出版报纸93255万份。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109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66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处,妇幼保健机构12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634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3万人,其中,医生1.7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3.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5万张。

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79枚,银牌126枚,铜牌149枚。共打破全国纪录1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1个,队员174人。重点体校2所,学员1200人,业余体校12所,学员1301人。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

建成区面积282.23平方公里,增长3.4%。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99.06万吨,增长4%。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3.09亿吨,增长4.4%,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25亿吨和1.84亿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92.15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8.01万吨;供应煤制气总量9153万立方米,增长21.7%;供应天然气总量35681万立方米,增长32.4%。城市气化率达到100%。

全社会用电量292.97亿千瓦时,增长12.9%。其中,工业用电187.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9.5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1.7%和14.4%。全年新增供热面积1028万平方米,年末供热面积达到6899万平方米,增长17.5%。

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205条,增长11.4%。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4664辆,增长8.8%。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9639辆,增长4%。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3409.19公里,扩建、翻建道路55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4735公里。

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27.42平方米,农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2.06平方米。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1天,优良率90.7%,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5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5分贝。市区共植树106.23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8%。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8058.35公顷,增长12.84%;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6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4.5平方米。全市现有公园数量80个。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038起,死亡人数447人,分别下降10.3%和3.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79人,下降16%。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2.42人,下降14.2%。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3.64万人,增长0.09%,其中,市区275.5万人,增长0.01%;五市(县级)488.14万人,增长0.14%。全年新出生人口68549人,出生率为8.98‰;死亡人口63297人,死亡率为8.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增长11.8%;人均消费性支出17531元,增长9.0%;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性支出的37.4%。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49元,增长12.4%。

农民人均纯收入10550元,增长14.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62元,增长14.2%;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35.5%。

青岛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性支出比重

指标 单位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市居民家庭 % 36.4 37 37.4 38.5 37.4

农村居民家庭 % 36.6 37.2 37.7 36.4 35.5

2010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69.4万人,增长3.4%。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2%,上升0.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