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密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我市列第77位,比上一届提升了6个名次。 一、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 1、综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13.3%。第一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91.9亿元,增长18.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9年的11.91:61.46:26.64调整为11.37:60.64:27.99。一、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比2009年提高1.3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表现出强劲的经济拉动作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79%、37.72%,分别拉动GDP增长8.05和4.75个百分点。 财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98505万元,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184208万元,增长29%;上缴中央“两税”76095万元,增长23.3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117772万元,增长25.25%;农业“两税”完成31399万元,增长46.08%。全年财政总支出241880万元,增长31.55%,其中地方灶内支出206385万元,增长25.64%,与地方可用财力206387万元相抵,当年实现结余2万元,累计结余306万元。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71.40亿元,较年初增加16.5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24.71亿元,较年初增加13.74亿元;企业存款余额24.42亿元,较年初增加4.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3.80亿元,较年初增加12.36亿元。其中,个人短期贷款24.98亿元,较年初增加5.24亿元;单位短期贷款58.68亿元,较年初减少1.3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0.67亿元,较年初增加15.24亿元。 2、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除油料作物外,主要农作物增产增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2.42万亩,比去年增长0.79%。粮食播种面积176.37万亩,增长2.05%。其中小麦面积87.83万亩,增长5.27%;棉花播种面积4.11万亩,下降6.38%;油料播种面积15.84万亩,下降12.82%;蔬菜面积23.35万亩,增长11.99%。全年降水量达587.4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日照时数2317.3小时,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丰产丰收。2010年,高密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2010年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20.39万头,增长14.86%;家禽出栏5044.04万只,增长3.11%。肉类总产量17.45万吨,增长0.17%;禽蛋产量3.48万吨,增长16.78%。 2010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年末存养数量及增长速度 ![]() 林业、渔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136公顷,其中新增经济林65公顷;育苗500公顷;改善农田林网1320公顷,四旁植树680万株。全市淡水养殖面积2000公顷,水产品产量4230吨,增长0.83%。 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8.66万千瓦,增长7.4%。联合收割机4258台,增长37%;拖拉机机引农具102003台(套),机具配套比达1:3.09。全年完成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113.37万亩、219.05万亩、195.35万亩。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9亿元,投工430万个,搬动土石方1720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达101.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1%。 3、工业、建筑业经济发展成效显着。 工业经济生产、效益快速提高。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2家,比上年增加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0%;产品销售率为99.2%;实现利税90.6亿元,增长38.0%;实现利润58.37亿元,增长39.7%。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木器加工四大支柱行业发展迅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别完成总产值413亿元、141.2亿元、58.5亿元、24.1亿元,分别增长24.8%、31.7%、32.6%、22.8%,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纺织服装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6.7亿元,利税39.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4.6%和43.6%。 骨干企业发展迅猛。我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发展成效明显,2010年全市有316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11家企业纳税过千万元,孚日公司上缴税金4.54亿元。豪迈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已在《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排行榜”中跻身前10位。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以孚日光伏、豪迈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实现新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已有108家,产值达到217.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23.16%,比上一年提高2.12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49家,从业人员14154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1.57万平方米,竣工59.71万平方米。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8.97亿元。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投资继续加快发展。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亿元,增长22.6%。其中规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3.1亿元,增长22.7%。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的比例为1.9:36.4:61.7,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比上一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从城乡看,城镇投资154.7亿元,增长30.9%;农村投资68.4亿元,增长7.4%。 房地产市场投资减缓。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07亿元,下降9.0%。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08.79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38.57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