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文化馆(站)13个。全年艺术表演场所演出场次49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232场,观众人数226千人次。全市开展文化下乡176场。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69.84万册、件,比上年增长27.3%。流通书库送书93次,流通图书5.42万册;文体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144期,培训人员4836人次;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活动46次、讲座19次。全市档案案卷数27.52万卷(件),比上年增长11.5%。有电影放映单位13个,全年电影观众68.22万人次。农村电影“2131”放映2776场,观众50.22万人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出版《海宁日报》308期,发行量29000份,共出版《海宁日报》893.20万份。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1个。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398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60人,注册护士1343人,有医疗床位2610张。2010年,城乡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6.47万人,参保率已达98.91%。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91%,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2%。 加快体育设施建设进程,新增建了31个居民健身苑(点)。全年在省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得国家级金牌41枚、省级金牌62枚、嘉兴市级金牌112枚。全年举办单项体育赛事77项,成功地承办了国家级赛事3项,分别是2010中国海宁国际轮滑节、“海宁中国皮革城杯”2010中国职业九球排名赛总决赛和2010亚洲男篮职业挑战赛。全年共组织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38次,参加比赛运动员8031人次。镇、街道和体育社团组织群众体育活动168次,参加各类体育竞赛的运动员达4.17万人次。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88‰,人口死亡率7.07‰,人口自然增长率0.81‰。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8.57%。年末户籍总人口660318人,其中,男性为325306人,女性为335012人;总户数183375户。 据对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8972元和1455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7338元和9003元,增长4.4%和13.1%。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8.4%和12.1%;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1.4%和49.3%。2010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为29.68%和31.5%,分别下降0.0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7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67.32平方米。 图5 200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 图6 2005-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速 ![]()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种劳动力交流专场100期,提供就业岗位15.77万个,举办各种再就业培训42期,2458人次得到了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海宁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功能,年内共帮助6350名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900人。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全市登记失业人数58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 全面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03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22.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2亿元,收缴失业基金0.8亿元,劳动保障部门为2.54万人次发放了失业救济金。稳步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75万人,其中大病统筹4.91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0个,床位 2435张,收养1369人。社会救济总人数(包括低保人数)21000人。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631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281人和6911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1513万元。全市各类老年公寓(包括敬老院)收养社会老人累计732人。 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390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12个镇、街道。拥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提供服务项目72个,共提供服务活动8.5万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市耕地面积为34416公顷,比上年增加3.5%。全市各类建设占用耕地142公顷,比上年减少53.4%。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新增耕地366公顷。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总用水量3.0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47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0.3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0.3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77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11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06亿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470立方米。 城市建城区面积扩大到31.8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65%。天然气利用工程全年完成管网敷设26.04公里,总长度达240.15公里。供水网络不断拓展,全年新增供水管39公里,全市总长已达520公里。全年实施城市污水管网工程75.51公里,全市总长度达461公里。城区路网更趋完善,市区新建道路9.36公里,面积26.8万平方米。道路总长211.56公里,总面积为456.3万平方米。 生态市建设成效明显。绿化造林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完成造林面积104.7公顷。至2010年底,建立起6个国家级生态镇、8个省级生态镇(已经实现海宁市全覆盖)、1个省级生态街道;有省级绿色医院2家、省级绿色饭店6家、省级绿色家庭20家、绿色社区36个(省级10个)、各类绿色学校65所(国家级1所、省级12所)。全年共审批新、改、扩建工业性建设项目215 个,计划环保投资6.73亿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 %。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初步测算,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3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4.1%。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16%,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49%。 “平安海宁”建设深入开展。2010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6.92%。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63起,比上年下降2.4%,死亡80人,下降9.1%,直接经济损失371万元,下降10.2%。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2起,下降0.9%,死亡72人,下降6.5%,直接经济损失211万元,下降0.3%;发生火灾事故15起,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与上年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