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10 宁波市宁海县统计局

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快实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五星级金海豪生大酒店、宁海西门等项目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十里红妆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结顶,许家山石头村、前童古镇游客中心和鼓亭馆、佳田农庄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宁海湾游艇俱乐部、第一尖滑雪场等项目正在推进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组织实施了2010中国宁海休闲登山周活动、“食游天下宁海先行”、嬉水节、中国古城创新与保护旅游沙龙、“519免费游”、宁波旅游节宁海分会场等主题活动。大力推动农家乐产业的转型升级,乡村旅游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全县有各类农家乐经营户462户,农家乐经营点25家,创建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6个,省市级农家乐示范点8个,省级农业休闲园区1个。旅游品牌创建成效显着,前童古镇创建国家级AAAA级景区工作进展顺利,梁皇山创国家AAA级景区通过验收;森林温泉与户外运动基地分别获市级休闲旅游基地和市级徒步运动休闲基地。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3.68亿元,增长16.0%,接待国内游客590万人次,增长15.0%,接待入境游客3.81万人次,增长8.8%,创汇1780.67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交通和邮电

2010年全力夯实惠及民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一环八射三纵七连”公路网主干线建设。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7.9亿元,其中同三高速宁海互通至浙江沿海高速蛇蟠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完成投资5670万元,二期工程完成投资3146万元;甬临线梅林至山河岭改道工程完成投资0.75亿元;甬临线山河岭至岔路复线工程完成投资1.61亿元;甬临线岔路至桐洲段改建工程完成投资1650万元;磨盘山码头工程完成投资6075万元,码头水工、陆域堆场等相关配套设施已全部建成,并进行了交工验收,准备试运行。全县公路总里程1537.29公里,公路密度83.4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55公里,一级公路106.01公里,二级公路48.16公里,三级以下公路1332.58公里。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增强。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07908辆,增长11.0%。完成货物运输量1762万吨,货物周转量862666万吨公里,客运量226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9736万人公里。城区公共交通事业平稳发展,公交运营路线26618公里,运营车辆492辆,其中公共汽车214辆,出租车278辆,公交车完成客运总量3009万人次。

邮政、电信业发展良好,现代化通信工具进一步普及。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447.8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0141万元,分别增长2.2%和2.7%。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0.03万户,下降10.3%。移动电话用户62.42万户,增长15.6%。互联网注册用户99893户,增长49.7%。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务运行情况良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金融存贷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4.69亿元,增长29.3%,比年初增加66.7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90.83亿元,增长29.4%,比年初增加66.0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01.71亿元,增长35.6%,比年初增加105.4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00.64亿元,增长35.8%,比年初增加105.6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73.79亿元,增长19.5%,现金支出1102.71亿元,增长19.6%,净投放货币28.93亿元,增长22.2%。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各项财产保险承保额195.23亿元;保险业务收入7173万元,增长21.6%;共处理财产理赔案8049件,增长91.9%;支付赔款金额3576万元,下降19.9%。全年居民参加人身保险的承保额275.8亿元,增长13.0%;保险业务收入15822万元,增长21.1%;共处理人身险理赔案1855件,增长1.6%;支付赔款金额2971.1万元,下降60.7%。

科技、教育和人才

2010年科技创新发展取得全面突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低碳发展》论文获第八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优秀论文奖。通过省科技强县的复评工作,市创新型城市的排名比2009年提升2位。总投资1.8亿元的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正式开工。年末全县有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5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32家,县级63家,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县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9家。列入市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97项。年末全县有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镇5个,市级星火示范基地8个,全年新增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镇1个,市级星火示范基地1个。列入国家星火计划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748件,专利授权量1689件,其中发明授权47件,分别增长20.3%、44.6%和123.8%,年末拥有授权专利6710件,其中发明专利146件。全年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年末全县有国家专利试点企业1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市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10家。第六届宁波市发明创新大赛上获奖17项,其中得力集团参赛的项目摘得设计创新特等奖。中国驰名商标累计10件;新增省着名商标4件,累计24件;新认定市知名商标6件,累计71件。新增浙江名牌3件,累计22件;新增市名牌5件,累计26件。

2010年,教育工作按照“抓均衡、促公平、求和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加大城乡教育统筹力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我县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速、全面优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到年底,全县现有中小学83所,其中小学54所(含外来民工子弟学校3所),初中19所,普通高中5所(含民办高中1所),职业中学5所(含民办职高2所)。在校生总数80660人(其中小学生43863人、初中生19078人、普高生10145人、职高生7574人),在校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984人。幼儿园104所(含民办86所),在园幼儿25384人,学前三年幼儿纯入园率为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升初比例达到100%,初升高比例为98.01%。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47874万元,中小学生均经费分别为650元和450元,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到300万元。全县所有学校均构建校园网络,义务教育段生机比为7:1。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县培智学校已开工在建,计划2011年9月投入使用,办学规模9班。民办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有保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万,落实各项帮困助学政策,各类助学奖学金共计153.2万元,公办学校接纳外来民工子女9536人。强化教师素质再提升“五个一”工程管理,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上线人数3793人,上重点线人数507人,并顺利通过省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创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