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1-03-10 宁波市宁海县统计局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178名(含柔性引进),其中高级职称97名(含柔性),中级以上职称347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17名(含柔性)。截止2010年底,我县人才总量已达5.6万人(不含技能劳动者数量),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高技能人才90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人,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400余名,高级职称人才2200余名,全县拥有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市突贡专家、进入市“4321”人才工程培养序列的高级专家和正高职称专家在内的一流专家队伍16名。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成功申报“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和许家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全县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到31100平方米,并完成考核定级奖励,创建“东海明珠”工程13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6个),村落文化示范点18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61个)和流动图书站50个,其中2010年新增58个市县级村落文化示范点、2个市级社区文化宫和5个流动图书站,新创建8家县公共图书馆乡镇图书分馆和103个村“农家书屋”。城区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增加。县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的评估复评和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支中心验收,迁馆后运行情况良好,新增图书2万余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成功举办了2010年“宁海之春”春节文艺晚会、第八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大巡游、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二届方孝孺读书节等大型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千场戏剧万场电影进农村”文化惠民活动,为农村群众共演出戏剧300场,放映电影4224场。文化交流力度不断加大。大型传奇梦幻越剧《西湖遗梦》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并参加了中国第二届越剧艺术节演出荣获铜奖,青年演员吕娅娜荣获“全国十佳越剧新秀”称号。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研阶段新发现文物560处,复查文物77处,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非遗”保护成果显着。我县省级非遗名录泥金彩漆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县已有国家级非遗名录3项,名列全大市前茅。我县非遗名录布袋木偶等5个项目进入市级名录,周瑞德等5人和“得心坊根艺工作室”等5个单位分别被确定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我县平调剧团等3家单位获“宁波市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县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和十里红妆博物馆等4家单位分别被评为宁波市优秀非遗传承基地和宁波市优秀非遗博物馆。

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宁广新闻》、《宁海新闻》两大核心栏目导向作用明显,播发广播、电视新闻报道7000余条。聚焦三农,完成《农家天地》、《新农家》两大对农栏目的改版扩容。加强策划,《开心·导航》、《画音访谈》等一批优秀栏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广播的重要新闻和对农栏目,专门开通了有线对农广播。扩大对外宣传,开通人民网DTV“宁海视频”,成为外宣新窗口。全年被上级台采用的广播、电视新闻分别达到464条和459条。数字电视建设开局良好,全年完成投资3500余万元,完成了城区19个小区,28个片(区)用户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覆盖用户4万余户。加快网络改造步伐,完成了基层乡镇2万多用户的单向网络改造。升级农村有线广播网络,完成了有线对农节目和应急广播建设。积极推进“广电低保”工程建设,免除8458户低保户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数465家,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3人,每千人在岗护士数1.62人,每千人床位数2.88张;全县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268万,出院人次3.7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4岁,孕产妇实行零死亡,婴儿死亡率4.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以实施药物零差价销售为主的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合率97.01%,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体育工作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全县体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0年我县共举办了“2010中国体育论坛”、“亚洲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工作现场会”、“2010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宁海赛区”等四次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赛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大提升了宁海的知名度。2010年茶院、越溪、一市三个乡镇开展了创建省体育强镇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通过省体育强镇(乡)检查验收,覆盖面达到83%。创建了省体育小康村50个、省村级体育俱乐部6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继续加大农村体育设施投入,新建健身路径150条、篮球场95片,门球场和地掷球场各5片,对城区的2片门球场进行了人工草坪改造。累计共建成全民健身路径891条,篮球场341片,门球场28片,地掷球场24片,网球场16片,健身路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篮球场覆盖率达到52%。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已占到全县总人口的45%,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85%。全年各体育社团举办各类活动竞赛和参加上级竞赛培训共计116次,参加人员达到2.4万余人次。全县农村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老年健身人口占全县老年人总人口的70%以上,被评为“浙江省老年体育特色项目之乡”。2010年我县组队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取得11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的好成绩。9岁小棋手童宣程在第二届全国儿童象棋比赛中夺得B组男子个人第一名,成为象棋界年龄最小的国家一级运动员。2010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额首次突破5000万,达到5580万元,增长17%。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扎实推进“城市发展突破年”工程,年初确定的城市建设总投资50亿元、拆迁50万平方米、征地5000亩的目标全面完成。建成区面积达到30.6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了3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2.84万人,增长3.5%。深入实施“三改三联三突破”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六大功能区块扎实推进,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东门片拆迁及唐安李、竹口三村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经济适用房四期工程竣工,提前完成9.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五年建设计划,3.7万平方米的五期工程开工建设,建成6.5万平方米首期限价房。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桃源北路拓宽改造工程,基本建成气象北路延伸段,引进省能源公司开展管道燃气项目合作。扎实推进“北联”进程,梅桥片区主干路网建设、主要节点及村庄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工作全面展开。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宁海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宁海县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以及《生态宁海诗画缑城》画册制作;大力推进“创园”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柔石公园、正学公园、飞凤山公园等绿地景观升级改造,改造后公园绿化覆盖率均达到70%以上;大力实施单位和居住区绿化工程,创建园林式单位166家,园林式居住区19个,创建率均达到60%以上,单位、居住区绿地面积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18.1%。全县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5%和39.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三项指标均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创建考核验收。城区日供水能力15万吨,日供水能力为8万吨的第三水厂已在建,全年完成供水3308万吨。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8374吨,用气人口15.67万人,天然气供气总量273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2万人,管道燃气总长9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