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4-15 中卫市统计局

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1亿元,增长23.8%;人寿险保费收入2.5亿元,增长9.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0.61亿元,增长4.2%;人寿险赔款及给付1.32亿元,增长436.7%。

八、教育和科技

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和教育整体水平,完成中卫五中、中宁二中、海原红羊中学等194所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中宁职教中心、海原职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沙坡头区、中宁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在全区率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三免费”。2010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525所,教职工12397人。其中,普通中学68所,普通高中招生6689人,在校学生21124人,毕业生5804人;普通初中招生18895人,在校学生56723人,毕业生18293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7%。中等职业学校3所,招生4934人,在校学生12713人,毕业生1247人。小学416所,在校学生130517人,招生2016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毕业生2206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3人,在校学生58人。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26519人,其中学前班15764人。

全年共争取上级科技项目64个,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自治区级55项,争取研发、试验、示范项目资金13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6.1%。安排市级科技创新项目30项。年内全市专利申请量44件,专利授权量143件。全市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个,5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创建科普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社区)66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3个、文化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全市有广播电视调频转播发射台4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6.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8%。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1771户。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举办“黄河古城韵”等广场文艺演出100场次,在农村放映电影7100场,建成农家书屋146个。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63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53个;床位数305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98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1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6人,注册护士905人。医院13个,卫生工作人员230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卫生工作人员118人;妇幼保健院(所)3个,卫生工作人员128人;卫生监督所3个,卫生工作人员57人;乡(镇)卫生院40个,卫生工作人员628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卫生工作人员24人。全市有村卫生室433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94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97.1%。

市体育馆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全年举办大型职工群众运动会19次,成功举办了2010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中卫分赛区活动,“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活动月”活动深入开展。在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第七届全区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取得金牌20枚、银牌13枚、铜牌10枚。

十、城市建设

全力打造黄河金岸,最宜居最宜业最具特色美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沙坡头到中宁滨河大道全线通车,滨河大道两侧生态湿地绿化工程全面完成,恢复湖泊湿地3500亩。香山湖等黄河湿地资源开发保护项目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4.19平方公里,增加8.2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2.04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1.9%和1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7.63平方米,其中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62平方米。全年供水总量974.63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52.5万平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18.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35万人,非农业人口28.77万人。

全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974元,增长10.3%。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0元,比上年增加1171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612元,增长1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4%,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现有住房建筑面积29.3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4平方米。

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39元,比上年增加586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77元,增长8.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1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1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7320人,比上年末增加31740人,其中参保职工54002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3318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在10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5025人,增加3228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6809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821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2786人,增加8389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9732人,增加1559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0089人,增加9384人。实施海原县国家级、沙坡头区自治区级和中宁县市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市参保人数20.63万人。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87.3万人,参合率95.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个,床位763张,收养各类人员609人。全市2941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纳入供养范围,其中集中供养569人。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662人,比上年增加862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5564人,增加1493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854万元,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833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加大节能减排监察力度,对全市27家高耗能企业实行阶段性停产或限产,依法关闭15家污染企业。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cod)7883吨,削减二氧化硫46吨。严格建设项目管理,全年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57个,新建工业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5%以上。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实现自动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17天,占总天数86.9%,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06;黄河入境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海原县海城镇、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杨渠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25起,比上年下降16.8%;死亡74人,下降1.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4人,下降15.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01人,下降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