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宁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16 泰安市宁阳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贯彻实施“双带动”战略、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争先进位,励精图治跨越发展,克服了金融危机、产业转型、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挑战和约束,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一  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较2005年翻一番。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6.9亿元、98.8亿元和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12.2%、20.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5:46.8:35.7。人均生产总值25726元、增长13.7%。

“两极”带动作用显着。全县391个施工项目中,过亿元项目达72个,有64个聚集在“两极”,其中泰山之阳科技产业城46个,环城科技产业园18个。产业城完成50万元以上投资68.9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8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2亿元、利税13.9亿元;产业园完成50万元以上投资49.2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9亿元、利税20.6亿元。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43.7亿元,同比增长19%;民营经济实缴税金9.4亿元,增长26.1%,占国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83.3%。新发展私营企业180户、个体工商户1636户,民营企业总数发展到1.2万户,从业人数达到3.5万人,注册资金达到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5%和28.5%。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撤销宁阳镇设立文庙、八仙桥两个街道,东庄撤乡改镇,华丰镇被确定为全省十个扩权强镇试点之一;省财政直管县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局良好;整合“一办七部”,组建县委党群工作委员会;整合全县38个经济部门资源,建立了“大统计”运作机制;整合县直19个部门资源,积极推进“新三农”事业示范区建设。

二  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实现农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6.6%,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5.5亿元,增长4.1 %;林业0.8亿元,增长0.7%;牧业9.1亿元,增长14.7%;渔业0.1亿元,增长13.8%;农林牧渔服务业1.4亿元,增长3.4%。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粮食生产连续8年保持增长,粮食播种面积133.3万亩、总产63.5万吨;花生播种面积23.1万亩、总产7.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9.2万亩、总产100.6万吨。畜牧业发展良好,肉、蛋、奶类产量稳定增长,生猪存栏、羊存栏达到42.6万头和31.4万头,肉、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8万吨、3万吨和7.1万吨。

林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177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403公顷,经济林面积337公顷,防护林面积43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森林面积2.6万公顷,增长2.8%,活立木蓄积量142.2万立方米,增长6.3%;木材产量4.9万立方米,其中原木产量2.9万立方米。水产养殖面积1184公顷,水产品产量1500吨。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2010年,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上年增长39.2%,增速高于财政支出10.4个百分点。全县农机化投入资金5345万元,增长16.9%,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万千瓦,增长5.3%,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94%,提高20.6个百分点,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均接近8万公顷。通自来水村达到550个,同比增加3个。全县共有乡村户数18.5万户,电话用户达到15.7万户,电话入户率84.8%。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趋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发展到259家,同比增加29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7%,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分行业看,全县29个行业增加值中,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图2  201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表1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速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7.70

#轻工业 17.65

重工业 17.72

#制造业 22.18

#国有企业 7.1

集体企业 182.4

股份合作企业 -113.82

股份制企业 15.9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0.5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30.19

工业结构渐趋优化。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72.2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5.3%;实现利润24.8亿元,增长60.7%,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提高到80.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33.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39.3%。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5%,下降12.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9亿元、增长32.9%,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利税30.8亿元和47.6亿元,分别增长51.5%和52.1%,同比分别提高30个和33个百分点;实交税金总额10.5亿元、增长25.7%,提高13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9.2%,全县没有规模以上亏损企业。

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在统计的全县47种产品产量中,有3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占66%,其中小麦粉44.1万吨、增长28.2%,棉纱3万吨、增长10%,化学农药0.6万吨、增长25.6%,机制纸13.7万吨、增长1.3%。

表2  2010年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原煤 万吨 160.3 -2.4

小麦粉 万吨 44.1 28.2

白酒 万升 1029 -36.2

棉纱 吨 30163 10.0

机制纸 吨 137235 1.3

化学肥料 吨 55772 -21.9

化学农药 吨 5536 25.6

水泥 万吨 250.6 -2.2

发电量 万度 34164 -17.3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5亿元,可比价增长10.2%;资质建筑企业发展到41家,同比增加2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和25.6%。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7亿元、增长23%,其中城镇、房地产、农村投资分别为122.5亿元、4.6亿元和45.6亿元,分别增长23.1%、31.3%和21.9%。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8亿元、124.2亿元和40.5亿元,分别增长7.1%、20.7%和34.9%,第三产业投资比例达到23.4%,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