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4-16 嘉兴市秀洲区统计局

招商引资结构优化。全年全区新批(含增资)项目56个,减资项目14个。合同利用外资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实际到位外资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9%,外资到位率45.7%。新批(含增资)项目中三次产业项目分别为3个、28个、25个,三次产业合同外资比重分别为19:33.6:47.4,第三产业合同外资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新批合同外资单体规模689万美元,比上年减少75万美元。新批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含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个,与上年增加1个。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全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2.26亿元,增长17.4%,上划市级财政收入4.98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地方财政收入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等分别支出1.57亿元、2.84亿元、0.78亿元、0.46亿元、0.37亿元和0.93亿元,增长21.5%、5.7%、20.4%、15.2%、-26.0%和29.1%。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7.49亿元,比年初增长21.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01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各项贷款余额119.80亿元,比年初增长18.5%。现金收入507.42亿元,同比增长18.8%,现金支出546.25亿元,同比增长16.9%。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拨款343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本级财政科技拨款34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28381.19万元,比上年增长5.8%。研发经费投入56576万元,比上年增长68.87%。

年末全区拥有经认定区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1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26家;国家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市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6家。拥有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75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93件,授权专利1081件。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着名商标2件,市着名商标8件,区着名商标10件,新增省级名牌3个,市级名牌8个。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区有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数10085人,3所幼儿园被评定为省一级幼儿园。小学23所,在校学生22249人,磻溪小学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和省艺术教学特色学校。普通中学13所,在校学生15880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升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7.24%。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9个,在校学生2586人。全区中职教育共招收新生48人,其中区教师进修学校48人。全年新增计算机377台、多媒体100套,新建和改造计算机教室5个,新增省、市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1个。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更新配备了192台计算机。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2010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15亿元,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9%提高到2010年的2.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年末共有文化站(室)116个,图书馆村级流通站30个,教育实践基地33个,青少年活动中心80个。举办了第四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获得全国“群星奖”项目类奖项;连续五年举办“新农村嘉年华”活动,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农村“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不断壮大,江南网船会成功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我区首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送文化活动持之以恒,“千场数字电影”下农村进社区1500场。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1个、床位55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997人,其中执业医师272人、执业助理医师79人、注册护士329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受益水平。28.33万人城乡居民参加了合作医疗,筹集合作医疗基金9183.76万元,已救助115.09万人次,支出合作医疗资金9422.47万元。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94.2%,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19‰。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圆满完成十四届省运会办赛和参赛任务,成功承办了行业系统部钓鱼比赛、青少年部羽毛球比赛、武术散打比赛。在青少年部比赛中,我区运动员共获得23.3枚金牌、24枚银牌、28.5枚铜牌、输送16.8人和总分783.8分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参加历届省运会的最好成绩。实现省级体育强镇“满堂红”。全年创建省级小康体育村50个。全区拥有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36个,达标率为100%。以农民和学生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了第二届百村农民篮球联赛。

九、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

生态区建设全面推进。油车港镇、新城街道和高照街道开展省级生态镇(街道)创建工作已通过市级预验收和省级核查,王店镇、洪合镇和新塍镇顺利通过省级生态镇复查。村庄整治和长效管理不断深化,取得新成效,2010年申报市级生态村11家,其中5家已命名为“第一批市级生态村”称号,区级生态村命名16家,累计完成区级生态村创建61家。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全覆盖,新增垃圾压缩机5台、新建村级垃圾收集中转房51座。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工程,2010年秀洲区污水管网工程计划投入3100万元,新建管线20公里,泵站6座。目前已完成管线3公里,完成投资70万。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47%;千吨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0.36%。

嘉兴市秀洲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加大城乡建设力度,2010年城镇建设总投入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建成区面积达43.6平方公里,新增1.7平方公里,各新市镇完成城镇建设投入16.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0.0亿元,公建设施2.7亿元,城镇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0.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9.9%、37.2%,科学编制“1+X”村镇布局规划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规划。新建农村联网公路24.7公里,城镇综合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