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4-13 沈阳市统计局

城市公交运营线路202条,其中新开、调整城市公交线路30条;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3784.8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8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6470标台,比上年增长0.6%。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12亿人次,增长3.4%。年末全市出租汽车20686辆,其中市区17200 辆。

年末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895公里,总面积5706万平方米。路灯21.32万盏,永久性桥梁296座。全年新增供水管网174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815公里,供水量5.25亿立方米。改造供热管网35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3900万平方米,全市供热面积达到2.25亿平方米。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625公里。

全年植树5000余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0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2平方米。

环境保护

完成金山热电等4座燃煤电厂和66台35吨以上非电燃煤锅炉脱硫工程,改造机组总容量120兆瓦,锅炉总吨位4000余吨。道义、康平、法库等5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所有独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率达100%,郊区县政府所在地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年度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29天。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95%,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规划通过国家论证,沈北新区、棋盘山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苏家屯区、于洪区、辽中县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核查,全市62.5%的涉农区(县)达到了国家生态区县的标准,86.9%的乡镇达到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标准。沈阳市成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个试点城市之一,启动了1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市创建指标达标率达到80%。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沈阳市进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行列。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公共研发促进中心签约并挂牌运行,东软集团软件构架新技术实验室、北方重工集团全断面掘进机实验室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市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10年,全市拥有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3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96个,其中国家级13个。全年市以上登记认定的科技成果184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62项。应用技术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85项(国际领先7项,国际先进78项);达到国内水平77项(国内领先62项,国内先进15项)。软科学成果及基础理论成果22项。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73.9亿元。专利申请100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879件;专利授权51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10件。

教育

完成200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改造和145栋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沈阳市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试验区。到2010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1所(含独立学院8所)。招收本、专科学生9.9万人,在校生34.9万人,本、专科毕业生8.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4万人,在校研究生3.8万人,毕业研究生1.0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普通中学321所,在校生30.2万人;普通中专41所,在校生7.5万人;职业高中47所,在校生2.2万人;技工学校37所,在校生2.4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小学415所,在校生33.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1%。

文化

大型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荣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艺术惠民工程被文化部评为“2010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市直艺术机构全年艺术惠民公益演出超过300场,受益群众超过42万人次。开展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市区两级群众文化机构组织各类演出859场,受益群众151万人次。全年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2.3万次,参加群众达1100万人次。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五届“群星奖”评选活动中,沈阳大学生文化节等一举获得三项“群星奖”。在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我市8个图书馆进入一级馆行列。

卫生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市28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108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现全域范围内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到2010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756个(不含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180个;卫生院11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3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年末实有病床4282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2327人,其中执业医师19301人,执业助理医师1558人,注册护士21391人。

体育

成功举办2010世界女子9球锦标赛。圆满完成辽宁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承办任务,并获得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创造了在省运会上连续两届夺得三个第一的历史性纪录。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工程,为全市500个村屯配置健身器材3000件,更新健身器材2500件。新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20个,测试人数达5.0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9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近50%。全年完成体彩销售额6.3亿元。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2010年,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93.1万人,其中职工198.3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6万人和9.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4万人,增加16.5万人;失业保险125万人,增加1.5万人;工伤保险165.4万人,增加2.3万人;生育保险245.6万人,增加19.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8.12万人,参合率99.3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65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康平稳步推进,参保农民12.2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11.12万人。

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8亿元。其中,城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亿元,有6.7万户、12.5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934万元,有4.8万户、9.7万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456户、1.5万人享受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4207户、9751人享受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发放临时物价补贴3013万元。城市医疗救助0.66万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1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9.9万人次,累计救助金额2093万元。

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1241元,比上年提高146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667元,提高161元。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市区和开发区900元,四县(市)75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各区每人每月380元,四县(市)每人每月31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各区每人每年2600元,四县(市)每人每年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