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58万美元,增长260.46%;完成营业额465万美元,下降13.73%;对外派出劳务人员623人,增长43.8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0.19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公路运输货运量4116.33万吨,增长12.5%,水路运输货运量1463.41万吨,增长49.5%;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45.09亿吨公里,增长13.5%,水路运输货运周转量6.66亿吨公里,增长44.8%。公路客运量5272.12万人,下降1.1%,水路客运量139.17万人,增长3.4%;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27.44亿人公里,下降0.2%,水路运输旅客周转量2656.28万人公里,增长2.3%。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290.83万吨,增长6.1%,集装箱吞吐量45.73万标箱,增长33.1%。 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32.45亿元,增长7.8%;邮政业务总量3.23亿元,增长10.2%。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05.17万户,移动电话363.56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用户39.33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26.49万人次,增长19.8%,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24.75万人次,增长12.8%。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139.4亿元,比上年增收25.61亿元,增长22.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50.83亿元,增长18.6%;地方级财政收入88.57亿元,比上年增收17.62亿元,增长24.8%。全年财政支出145.97亿元,增长20.9%,其中,教育支出29.48亿元,增长27.6%,科学技术支出1.8亿元,增长2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4亿元,增长20.8%,医疗卫生支出11.48亿元,增长21.7%,农林水事务支出16.03亿元,增长13.6%。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0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企事业存款223.68亿元,增长5.7%;储蓄存款余额606.7亿元,增长19.7%。本外币贷款余额836.2亿元,增长27.5%,其中,短期贷款467.25亿元,增长30.3%;中长期贷款327.88亿元,增长25.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740所,全年招生25.19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93.17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7所,全年招生1.78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6.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29万人,年末在校生5.7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81万人,年末在校生8.00万人;初中招生5.93万人,年末在校生17.54万人;小学招生5.48万人,年末在校生33.69万人;幼儿园入园6.70万人,年末在园幼儿14.82万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步伐加快,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项目验收,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国家高校办学水平评估,南靖一职校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校。投入9.4亿元建设中小学校安工程项目440个。 至2010年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0亿元,增长26%。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止到2010年,共有4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全年各级星火计划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5项。全年有33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专利授权量152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群艺馆12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图书馆10个,专业艺术团体11个,电影放映单位18个。《闽南日报》年发行2135万份,《漳州广播电视报》年发行156万份。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1套,电视台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效明显,漳州历史街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完善改造21个省级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增170个农家书屋。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67个,实有床位数10938张,卫生技术人员11594人。提前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面达到60%的省定任务,开工建设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项目52个,加快建设市第二医院、龙文医院以及市中医院病房大楼、市传染病院门诊综合楼。全市实现白内障无障碍市。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获得第十五届省运会承办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76.36万人,总户数131.80万户。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2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61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665元,增长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25元,增长8.8%;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1%和46.7%。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4万人、医疗保险2.5万人。城镇居民医保补助和补偿标准提高,参保人数77.7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9.1%,住院补偿标准继续提高。龙海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全面完成渔船和渔工保险。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013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811户。建设经济适用房1588套,实施公共租赁住房1162套。九龙江连家船民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南靖列入首批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9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前实现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目标,市区、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8%、79.9%。深入实施工业废水深度治理与工业废气脱硫工程,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实行水环境治理责任制,深入抓好“两江两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整治成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114起,比上年下降2.28%;死亡367人,下降2.13%;受伤1103人,下降6.37%;直接经济损失742.88万元,下降22.5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为0.30,下降9%;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为1.13,上升26.96%;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为0.063;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为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43起,死亡333人,受伤1101人,直接经济损失333.63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86,下降21.2%。发生一次性死亡3-9人的各类较大事故8起,与上年持平;死亡35人,比上年增加10人,上升40%。其中,发生一次性死亡3-9人的道路交通较大事故7起,比上年减少1起,下降12.5%;死亡32人,比上年增加7人,上升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