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漳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漳州调查队 (2011年 3月 7日) 2010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的部署,突出“海西建设、漳州先行”发展主线,集中力量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3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22.01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523.35亿元,增长11.2%。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8.6∶44.1∶37.3调整为18.2∶44.4∶37.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见表1),其中城市上涨3.7%,农村上涨3.3%;消费品价格上涨4.1%,服务价格上涨1%。工业品价格上涨2.2%。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全市 城 市 农 村 居民消费价格 103.4 103.7 103.3 食 品 106.9 110.3 105.9 其中:粮食 114.1 114.7 113.9 烟酒及用品 101.9 102.7 101.8 衣 着 98.3 91.3 100.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7 99.3 101.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4 101.0 102.6 交通和通信 100.8 100.3 100.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7 101.0 100.7 居 住 105.6 104.3 105.9 新增就业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综合实力仍然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四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进程有待进一步推进;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还不能较好满足群众需求。 二、农 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50.10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19.14亿元,增长4.0%,全市播种面积387.78万亩,粮食产量70.08万吨,分别增长1.5%和2.2%。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水果251.53万吨,增长3%;食用菌21.95万吨,增长4.6%;茶叶4.94万吨,增长6%;蔬菜(含菜用瓜)产量237.37万吨,增长2.6%;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8.21万亩,花卉业产值16.53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4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46亿元,增长28%。产值上1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由3家增加到6家,世界级食品检验实验室诺安食品安全中心落户平和。建成32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新增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5个、无公害农(水)产品认证40个。 漳台农业合作不断深入,台湾农民创业园扩区步伐加快。台湾行业公会(商会)入驻海西联络处扩展到24家,在全省率先成立“闽台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农博会·第十二届花博会,有1217家国内外采购商前来洽谈订货,达成订货协议金额超过25亿元,并签约合同项目63个,总投资6.1亿美元。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全面完成15个“绿色乡镇”、40个“乡村公园”、123个省级“绿色村庄工程”、121个市级村容整治示范村建设。开展16个乡镇、251个村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治理,农村垃圾治理率乡镇达到83%、村庄达到82.9%。新建农村公路“上衔下延”433公里,改造危病桥74座。完成户用沼气池1.8万户,带动农村配套改厕5596户。 林业产值13.47亿元,增长6.4%。全年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17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3万亩,防护林面积1.6万亩;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74.18万亩;成林抚育面积18.55万亩。 牧业产值48.38亿元,增长4.3%,肉类总产量25.69万吨,增长5.2%。禽蛋产量2.14万吨,增长3.2%。 渔业产值147.66亿元,增长4.1%。全年水产品总量144.52万吨,增长1.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2.28万吨,增长1.7%,淡水产品产量22.24万吨,增长2.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3%。其中,种植业机械动力56.3万千瓦,增长7.38%;渔业机械动力61.1万千瓦,增长2.95%;运输机械动力35.6万千瓦,减少2.24%;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14.7万千瓦, 增长0.68%。 表2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70.08 2.2 春 粮 6.23 11.5 夏 粮 28.62 1.8 秋 粮 35.23 1.1 油 料 3.87 4.4 花 生 3.84 5.4 油菜籽 0.02 -26.1 甘 蔗 33.39 -10.0 茶 叶 4.94 6.0 水 果 251.53 3.0 蔬菜(含菜用瓜) 237.37 2.6 水 产 品 144.52 1.9 食 用 菌 21.95 4.6 肉 类 25.69 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总产值2155.97亿元,增长30.5%;实现工业增加值540.53亿元,增长21.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5%,拉动GDP增长8.7个百分点。 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工业)增势强劲,完成增加值534.63亿元,增长25.3%(见表3)。年末规模工业企业数达2338家,其中本年新增企业36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72家,比上年增加107家,实现增加值378.3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70.8%,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6.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7.0个百分点。私营工业增势强劲,实现增加值167.62 亿元,增长39.4%,比全部规模工业高出14.1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0%,是支撑规模工业增长的生力军。 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行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0%,橡胶制品业0.49亿元,增长76.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45亿元,增长68.6%;增加值总量最大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78.78亿元,增长38.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3.98亿元,下降7.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0.48亿元,增长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