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凤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历史罕见的洪涝自然灾害,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果断决策,全县上下戮力同心,顽强拼搏,迎难而上,有效的克服了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343614万元,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67万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57126万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26321万元,增长14%。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18.4∶63.1调整为17.5∶16.6∶65.9。 全县财政总收入2.44亿元,增长28.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7亿元,增长30.89%。财政总支出10亿元,增长22.3%。省定我县为民办实事26项考核项目全面完成。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欠佳;工业发展困难;企业和项目贷款难问题突出;项目建设缺少资金支持;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仍较弱;发展环境需继续优化。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4亿元,增长4.1%,其中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分别增长4.1%、3.2%、4.5%、0.5%和6.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8万公顷,增长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6万亩,增长6.6%。特色支柱产业稳步发展。药材、蔬菜、茶叶、柑桔、猕猴桃、生猪出栏、水产品产量分别下降7%、4.7%、-5.6%、8.3%、2.8%、2%和持平。涉农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壮大。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15.24万头、0.82万头、2.2万只和79万羽,分别增长2%、1.2%、2.8%和5.2%。渔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水产品产量达0.19万吨,同比持平。网箱养鱼202口。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全县农村投资2.68亿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06万千瓦。全年水利水电投入资金0.6亿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3.3公顷;新解决农村3.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开发式扶贫成效明显,年内减少低收入人口0.7万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继续加强,新建沼气池1118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487万元,增长13.3%,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0711.9万元,增长1.4%。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5321.2万元,增长104.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2845.8万元,增长72.1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2544.9万元,下降13.8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6446.2万元,增长0.89%,重工业增加值24265.7万元,增长1.85%。 全年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472.4万元,增长32.8%,实现利税4530万元,增长215.5%。全年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7.23%,下降0.16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639万元,增长6.2%。全县资质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178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042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84560万元,增长0.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1209万元,下降10.8%;农村投资26833万元,下降3.3%;跨地区项目投资66518万元,增长62.2%。 电力、交通、能源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下降。完成投资54583万元,下降26.99%,占全社会投资19.2%。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加快。凤大和吉怀等县域高速公路共完成投资56540万元,增长9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社会事业投资加大。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投资17419万元,增长45.95%,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5980万元,增长152.5%;教育行业投资6754万元,增长909.5%;卫生行业投资4685万元,下降47.3%。住宅投资比例提高。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862万元,增长53.4%。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看,全年商品住宅投资14596万元,增长40.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61.2%。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243万元,增长19.8%,其中批发业零售额7049.9万元,增长19%;零售业零售额144651.3万元,增长19.1%;住宿业零售额5880.6万元,增长27.9%;餐饮业零售额26662万元,增长22.2%。城镇零售额157172.7万元,增长19.5%;乡村零售额27071.1万元,增长21.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7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4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4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1%。 六、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0.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2亿元,分别增长7.02%和15.1%。全县有星级饭店13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3家。旅行社7家。创建省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点3家。规范乡村旅游景点19家。 旅游主导更为突出,启动实施了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内容的“一申报两创建工作”,着力打创“世界品牌大凤凰、休闲靓丽夜凤凰、县强民富金凤凰”,引领旅游品牌效应和产业效应快速提升。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凤凰古城超过云南丽江、山西平遥,被评为“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的一个古城”金奖。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26.59公里,其中国道48.07公里,省道60.71公里,县道245.21公里,乡道442.34公里。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44万吨,增长9%,货运量25644万吨公里,下降0.1%;旅客周转量37912万人公里,增长19%,客运量572万人,增长1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337.24万元,下降35%。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36万户,本地电话普及率为8.2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0.72万户,增长91.6%,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6.2户/百人,每百人增加12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16万户,增长39.5%。 八、金融与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75亿元,增长26.0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65亿元,增长43.07%;财政存款余额1.87亿元,下降%;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14亿元,增长%;农业存款余额9.8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59亿元,增长78.2%。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农业、工业、商业和个人中长期消费等领域。 全年保险保费收入3758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5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253万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14.8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9%,小学升学率为81%。初中升学率为28%。全县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分别为普通高中94人、初中361人、小学829人。全县共有1216人参加高考,普通高考录取997人,录取率为82%,其中本科一批录取28人,本科二批录取186人,本科三批40人。本科占录取总人数的25.48%,专科占录取总人数的74.52%。全年落实各项助学资金1292万元,资助学生23715余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共投入资金1639万元,竣工项目校13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