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苏仙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我区各项工作进入爬坡上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任务重、压力大。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拼博、迎难而上,紧紧围绕“两城”建设目标,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扩内需、惠民生,全区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大局稳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业绩,为“十一五”顺利收官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3.7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7.0%。 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64.6:29.4,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7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98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2%,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32人。 二、农业 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5.2%。其中,农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3.8%;林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17.4%;牧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5.6%;渔业增加值0.75亿元,增长2.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亿元,增长8%。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3.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4%,产量13.1万吨,比上年增长0.7%。油料种植面积1.61千公顷,增长283.3%,产量0.3万吨,增长131.2%。蔬菜种植面积6.5千公顷,产量17.17万吨,分别增长12.3%和4.6%。烤烟种植面积0.56千公顷,与去年持平,产量0.15万吨,增长0.4%。出栏生猪60.06万头,比上年增长8.1%,水产品产量1.12万吨,与上年增长0.5%,生猪存栏量26.28万头,家禽出笼量302万羽。 全区共有1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2家。共实现企业总产值9.95亿元,带动基地总产值6.6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14亿元,实现利润0.66亿元。 全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下降4.34%。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090处,投入资金1.03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3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3万千瓦,增长2.06%。 全区新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0.5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建设农家书屋41家。新建农村沼气池756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1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10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5个。解决1.21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85.7亿元,增长22.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1%,拉动经济增长12.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7亿元,增长24.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1亿元,下降8.3%;重工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28.1%。大中型工业增加值10.6亿元,下降6.4%;园区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47.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3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54%;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53户,比上年增加25户。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原煤产量54.51万吨,增长52.5%;发电量77.7亿千瓦时,增长3.8%;十种有色金属7.8万吨,增长54.4%;水泥186.5万吨,增长0.8%;白银产量270.1吨,增长18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1.2亿元,增长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62.29%。 全区建筑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22.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8.6万平方米,增长29.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计划投资5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278个,增加85个;新开工项目200个,增加37个;已投产项目196个,增加108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5亿元,增长43.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增长4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7亿元,增长50.5%;第二产业投资31.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5.1亿元,增长30.6%。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3亿元,增长51.7%。商品房施工面积94.0万平方米,增长45.01%;商品房销售面积52.4万平方米,增长94.0%;商品房销售额15.8亿元,增长170.4%。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1170套。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亿元,增长22.5%。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1.6亿元和2.3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1.0%。全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6020件,销售金额1240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61万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八大消费品大类“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上涨4.6%;烟酒及用品上涨1.6%;衣着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4%;居住上涨7.5%;交通和通信下降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9%;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6.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上涨17.2%;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上涨3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上涨22.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全区进出口总额9680万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8734万美元,增长27.9%。 全区新签外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5466万美元,下降0.8%。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3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分别增长21.2%和20.9%。 七、交通和邮电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13%。公路货物周转量230380万吨公里,增长23.58%。公路旅客周转量32452万人公里,增长8.97%。 全区邮电业务总量12.8亿元,增长46.5%。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区财政总收入达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42.7%;上划中央“两税”1.3亿元,下降5.6%;上划“两个所得税”2982万元,增长20.58%。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74亿元,同比增长18%,新增存款10.2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75亿元,同比减少14%。全年减少投放资金5.01亿元。全区银行业共实现利润1.3亿元。 年末全区共实现保费收入5.59亿元,增长29.4%。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98亿元,增长14%;财产保险保费收入0.32亿元,增长31.1%。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48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人寿保险赔款0.26亿元,增长84%;财产保险赔款0.22万元,增长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