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1-04-12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统计局

2010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8件。全年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个,立项4个。重点项目立项2项;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立项5项。2010年武陵源区被省科技厅正式列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2010年,年末全区共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5个,乡镇文化站4个,乡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20多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实现了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城区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7000多户,其中宾馆用户12000多户,整转率达100%,居民用户5000多户,整转率达95%,基本实现了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继续实行有线电视“村村通”,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50多户;采用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办法,发展卫星直播用户1120户。

2010年,我区18名运动员参加省“十一运会”,获得2金3银1铜的好成绩。9月份我区组团参加市“四运会”,经过全体参赛运动员的奋力拼搏,夺得11.5枚金牌、16银牌、31枚铜牌,2个项目破市纪录,团体总分第4名。5至7月,我区开展了国民体质检侧工作,完成了500多名成年人和200多名幼儿体质检侧任务。此外,全年发行体育彩票80万元。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人,注册护士41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62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62张。行政村(居)卫生室42个,乡村医生(有证)22人,村保健员42人。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根据区公安分局资料,年末全区总人口为53085人。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6元,增长10.0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6元,增长1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8.31%,下降2.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8%,下降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81元,增长8.7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3元,增长13.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50.59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1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3平方米。

十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57人,增长11.6%,。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152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城镇零就业家庭转移就业援助率达到100%。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3053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807人,创业培训215人。新建乡镇劳动保障站、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2个。

至2010年末,全年共征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费3836万元,比上年增长42.2%,为415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616万元,支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金1420万元,对281人发放失业救济金81.61万元,救济率达100%。新农保参保人数9446人,收取保费99.6万元,参保缴费率达70.8%。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0年,生态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区共有31个市级生态村,有28个省级生态村,其中9个获得国家级生态村称号。农村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正在付诸实施,全区34个村(居)共建设垃圾池、垃圾箱、垃圾斗468个,其中高标准建设垃圾池117个,农村垃圾治理面达到96%。

2010年,我区完成了地表水监测和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协助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了1至4季度重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的监督性监测和枯水期的水质加密监测。从监测结果来看,我区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索溪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基本达标。

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70吨,与2009持平,较2005年同比下降25.4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91.4吨,较2005年下降86.2%。从目前情况来看,年度减排指标已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顺利实现。全年污水集中处理量318万吨,分散处理量27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7%,集中处理率达86%;远超市里下达的58.8%的指标数。索溪峪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管网埋设工程进展顺利,共埋设管网22.4公里,工程已基本完工。

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1.24万亩。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为32.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4.6%。年末森林蓄积量达270m?,森林覆盖率达83.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全区集体林地完成外业勘界41.3万亩,勘界率98.3%;发放林权证10514本;发证林地面积40.4787万亩,发证率96.4%。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人,比上年下降33.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5人,下降56.7%。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4起,造成2人死亡,2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98万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人口数来源于公安户籍资料,有关最终总人口数和结构数据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为准。

4、交通运输业数据因调查方法调整,与上年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