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临武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12 郴州市临武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一年,临武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县”建设为总揽,以“一化三基”为主线,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构和谐,大力推进经济发展质效再提升,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综合

2010年,全县GDP为5885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567元,比上年增长1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308万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8863万元,同比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19404万元,增长13.6%。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6%、55.6%和39.8%,分别拉动GDP增长0.7、8.2和5.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4.8:44.6:40.6变为13.6:49.1:37.3。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7.67亿元、林业产值0.55亿元、牧业产值4.97亿元、渔业产值0.2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分别增长5.4%、5.1%、4.6%、8.3%和3.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73千公顷,同比增长0.93%,粮食总产量12.94万吨,增长0.71%。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5.60千公顷,水稻产量9.22万吨,增长1.03%。蔬菜种植面积6.47千公顷,增长5.78%,蔬菜产量18.84万吨,增长8.12%。优质稻种植面积14.66千公顷,占水稻面积比重93.9%。年末果园面积5.04千公顷,水果产量4.82万吨。全年出栏生猪27.55万头,增长0.4%;出栏羊6.37万只,增长3.0%;出笼家禽417.14万羽,增长2.6%;肉类总产量29992吨,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19993吨,增长1.2%。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34185万元,增长34.6%;带动基地总产值28910万元,增长5.8%;带动农户6.8万户。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县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5755处,完成5720处;投入劳动工日481万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520万元;移动土石方457.8万方。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51万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沥青路)42.5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49万人;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人数72人。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所;完成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新增通电话自然村20个(移动部门16个,电信部门4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2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71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8723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055万元,同比增长34.2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8668万元,同比增长37.4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7331万元,增长21.85%;大中型企业增加值19541万元,增长33.74%;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38575万元,增长79.13%。

在规模企业中采矿业完成增加值98621万元,同比增长36.41%;制造业完成38761万元,同比增长40.5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完成1341万元,同比增长6.6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恢复增长。原煤196.34万吨,增长52.0%;锡精矿折含量17560吨,增长64.1%;钨精矿折含量2251吨,增长20.8%;铅精矿折含量750吨,下降41.7%;锌精矿折含量732吨,下降58.1%;锡锭4282吨,下降10.9%;发电量8273万千瓦小时,增长23.2%。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61978万元,增长33.9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0232万元,增长20.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6.10%,比去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3%,对GDP的贡献率为52.4%,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334万元,增长16.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24万平方米,增长4.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9万平方米,增长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强劲。全县计划投资5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187个;新开工项目154个;已投产项目16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2056万元,增长30.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0207万元,增长4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028万元;第二产业投资245021万元;第三产业投资99158万元。

工业投资245021万元,增长10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7173万元,增长89%。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369万元,下降13.0%。商品房销售面积0.5万平方米,下降13.0;商品房销售额362万元,下降2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10年,全社会货运周转量29755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58%。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95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97%。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444万元,增长4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20万元,增长22.8%,电信业务总量49324万元,增长44.7%。

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城镇127804万元,增长22.9%;乡村21289万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业25536万元,增长10.5%;零售业111298万元,增长24.4%;住宿业5186万元,增长10.4%;餐饮业7073万元,增长23.6%。

外经外贸取得新进展。2010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外贸出口361万美元,同比增长46.7%。全年引进内资112079万元,同比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2360万美元,增长14.7%。外派劳务98人。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0106万元,同口径增长27.67%。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0206万元,同口径增长4.79%;上划省级收入3224万元,下降8.2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676万元,同口径增长62.14%。完成税收收入总量37659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36371万元。税收总量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5.16%,地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3.24%。全县完成支出99157万元,同比增长42.1%,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1999万元,同比增长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