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州委、州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四个基地”,力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牧区前列的目标,着力实施“生态立州、农牧稳州、工业富州、科技强州、旅游活州”五大战略,按照“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农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消费品市场趋于活跃、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经济总量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54.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9.5%,增速为1965年以来46年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7.49亿元,增长36.3%,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亿元,同比增长7.3%。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08%、81.84%和14.08%,拉动经济增长0.8、15.95和2.7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5%。全州人均GDP达19358元,比上年增加4097元,增长18.5%。 二、农牧业 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93万亩,比上年增长0.16%,其中:粮食18.45万亩,下降0.23%;油菜42.46万亩,下降4.6%。粮油草经种植比例由上年的23.5:56.5:18.97:1.03调整为23.4:53.8:21.9:0.9。受种植面积减少和灾情影响,全年粮食产量41532吨,比上年减少2798吨,减产6.3%;油料产量39480吨,比上年减少9655吨,减产19.6%。 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35.58万头(只),其中:羊280.8万只,占83.6%;牛50.51万头,占15.1%;其它牲畜4.27万头(只),占1.3%。全州繁活各类仔畜165.32万头(只),增加3.47万头(只);繁活率由84.55%提高到85.32%,提高0.77个百分点;成幼畜损亡4.93万头(只),同比增加0.14万头(只), 损亡率由1.46%上升到1.47%,增加0.01个百分点;总增牲畜160.39万头(只),总增率为47.86%,提高0.34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39848吨,比上年增长1.7%;牛奶产量40391吨,增长8.3%;羊毛产量4174吨,增长0.7%。 全州82.2%的行政村和22.9%农牧户参与集约化经营,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73个,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表1:2010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1、粮食作物 41532 -6.3 #青稞 27356 -8.2 马铃薯 7525 4.5 2、油料作物 39480 -19.6 3、肉类总产量 39848 1.7 #猪肉 3298 3.5 牛肉 12495 5.6 羊肉 23950 -0.5 4、牛奶产量 40391 8.3 5、羊毛产量 4174 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1%。工业经济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27.5%增加到33.5%,上升6个百分点,拉动GDP11.76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2010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45.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2.9%增加到94.8%。三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6%,累计实现利润3.47亿元、增长4.5倍。四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州工业投资达21.06亿元、增长30.2%,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53.4%增加到54.6%。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238.45 22.2 洗煤 万吨 151.14 76.2 发电量 万度 190671 -3 供电量 万度 95681 16.7 石棉 吨 28320 32.2 铁合金 吨 115223 38.8 碳化硅 吨 21275 31.3 铁矿石原矿量 吨 84475 1464.6 铜清矿含铜量 吨 1761 112.2 铅精矿含铅量 吨 2464 199 锌精矿含锌量 吨 2957 242.3 黄金 千克 434 44.8 食用植物油 吨 13301 -23.6 沥青 吨 64717 16 2010年,全州共有11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2亿元、增长82.2%,实现建筑业总收入0.97亿元、增长42.4倍,营业利润0.24亿元、增长3.7倍。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拉动GDP增长4.1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1.45%,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6.6%增加到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39.48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州县属投资38.19亿元,增长33.8%。在州县属投资中,第一产业5.81亿元、增长59.4%,第二产业20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12.38亿元、增长28.5%,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拉动州县属投资增速7.6、16.6和9.6个百分点,对州县属投资的贡献率分别达22.4%、49.1%、28.5%。 全州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达95965万元,比上年增加1624万元,增长157.8%,其中:包括交通运输,信息传输在内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1302万元,增长59%;小城镇建设投资126674万元,增长64%;住宅投资49747万元,增长58%,拉动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内外资到位资金14.37亿元,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98498万元,同比增长38.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17亿元、增长2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3亿元、增长21.9%。按经济类型统计:国有集体经济1.32亿元、增长30.1%;私营个体经济8.16亿元,增长22%。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0.22亿元和7.71亿元,分别增长24.8%、23.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0.16亿元和1.41亿元,分别增长35.5%、2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4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旅客周转量25232万人公里,增长18.9%;公路货运量544万吨,增长8.6%,货运周转量217070万吨公里,增长114.5%。 全年完成邮电业营业收入14187万元,增长6.9%。其中:电信3522.8万元,增长3%;移动7885万元,增长2.1%;邮政805万元,增长20.3%;联通1953万元,增长35.8%;铁通21万元,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用户178299户、增长2.2%;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1831户,宽带用户8696户、增长24.3%。 全年旅游人数0.2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