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兴化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市供电量46.31亿千瓦时,增长22.0%;用电量46.5亿千瓦时,增长21.9%,其中工业用电量39.1亿千瓦时,增长21.9%。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保持繁荣。2010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亿元,增长16.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2.66亿元,增长15.7% ;餐饮业零售额13.19亿元,增长24.1%。 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额44亿元,完成目标的110%。实现协议利用外资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分别增长46.5和29.9%。完成自营出口额3.1亿美元,增长74.6%。 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45亿元,新发展私营企业1609家,个体工商户4023户。 六、交通电力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客运量1105万人,增长1.8%;客运周转量61880万人公里,增长3.6%;货运量419162万吨,增长40.0%;货运周转量858651万吨公里,增长36.4 %;大周公路海南至沈沦段、张周公路戴南至周庄段顺利完工。兴泰公路(扩建)、大兴金公路等干线通道建成通车,全市614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金花园公交换乘站、拱极台等15处停车场建成,新增停车位1500个。 110千伏唐荻(罗么)、英武输变电工程和35千伏荻垛变升压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邮政电信业平稳发展。2010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68亿元,增长3.37%;电信宽带用户数8.13户,增长1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为30.8万户(电信用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72.47万户,净增8.36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276.6户/百户,比上年增加38.8户/百户。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10年,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54.46亿元,增长32.5%(图四);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13亿元,增长33.7%;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8.58万元,增长24.8%。财政支出52.72万元,增长26.0%。 (图四) ![]() 金融市场稳步运行。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3.67亿元,增长19.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06.94亿元,增长13.7%。贷款余额198.97亿元,增长23.2%;其中工业贷款73.13亿元,增长11.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2010年,我市新认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兴达钢帘线,新标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获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5项;建成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所(江苏星火特钢有限公司)、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科技创新“1234”工程和“十百千万”人才工程扎实推进,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继建成,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创建取得突破。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市创建工作。全市拥有普通中学65所,在校学生66301人,专任教师5052人;全日制小学18所,在校学生58757人,专任教师451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积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全面加强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沙沟镇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垛田文化景观入选国家文物普查新发现,民间音乐“茅山号子”获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图书馆被批准为县级馆国家一级馆。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56个,病床数3126张,卫生技术人员3515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全市户籍总人口155.94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总户数54.03万户,出生人口19747人,出生率为11.39‰,比上年下降1.2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0606人,死亡率为13.21‰,比上年增长8.4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5‰。计划内生育率达99.0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增长。2010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27亿元,增长16.4%;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29379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9元,增长12.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817元,增长13.9%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45万人,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续保扩面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就业企业各类培训33498人,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30325人。 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万元GDP能耗下降0.8%,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0.6%;化学需氧量削减0.7%。城市绿化覆盖率40.5%,林木覆盖率12.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0.8。 注:1、公报中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今后均以《兴化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