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靖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人民生活】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4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消费性支出13278元,同比增长40.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0%,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0242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05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0%,比上年下降个1.6百分点。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34亿元,增长14.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567元,增长12.4%。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截至2010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34.72亿元,当年新增31.52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64.47亿元,新增14.72亿元。 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围绕“住有所居”的目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二期经济适用房390套,总面积3.3万平方米。给120个低收入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给6家单位69名符合住房补贴条件的干部职工发放一次性住房补贴127万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工作持续推进。出台配套政策法规,实现政策全覆盖;推进“四位一体”社保扩面工作,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创历史新高,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14.10万人、18.96万人、15.89万人、10.50万人和10.53万人;新农合参保36.6万人;新发生征地农民100%参保。 【社会福利与救济】 救助体系日臻完善。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实施老年人“阳光工程”,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收养机构21个,床位总数达2455张,收养人数达1879人,建成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8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个15个。大力实施“关爱工程”,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慈善救助,全市有12649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3365人;农村低保对象9284人。全年销售彩票4789万元,其中电脑票3854万元,网点即开票935万元。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工农路(车站路-渔婆路)、桃园路(江平路-工农路)、合兴路(南环路南侧)、西环岛、东横港桥等重点道桥建设任务。全年共实施道路建设4.5公里,总面积7.3万平方米。加强市政设施管护工作,对城区40条主支干道受损路面、路牙、路灯、排水设施进行了维修,对多条低洼易积水地段进行了改造,保障了城市道路、管网的正常运转。全年维修管道49820米、路灯2776盏次,更换雨水井盖300余套。加快燃气管网建设,新建高压管40公里,中压管10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5000户,日供燃气量达8.5万立方米。 【公用事业】 公交优先深入发展。致力于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的优化和完善,投资150多万元建立了GPS智能监控和IC卡刷卡收费系统,实现了公交智能管理和科学化调度,新建了城区5个、农村26个候车亭,全面更新、维修了86个公交站点,更换了51台车身破损的广告,对6条公交线路进行了调整,新增了一条线路,新购置8辆双门大金龙,扩大了公交覆盖面,启动了公交总站建设,完成了两个农村客运站建设。 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认真开展整治企业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全市共有14家泰州、靖江两级挂牌督办企业得到全面整治。落实污染减排措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通过发动机动车环保检验标志等措施,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开展夏、秋两季秸杆禁烧,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值昼间为55.1分贝,夜间为43.7分贝,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9.4。农村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创建成2个省级生态村和3个泰州市级生态村。 河道管护效果明显。严格按照“四位一体”综合管护要求推行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巩固和维护了河道整治成果。城区河道管护力度继续加大,全年清除垃圾、杂草40吨,打捞漂浮物1950吨,清理主要出水口16个,查处违章违规行为10起,制止乱堆乱倒20起,每天投入排涝动力4400千瓦,全年提水4450万方,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开展水资源普查工作,对非法取用水户实施重点整治。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着手申创节水农业示范区4个、节水型企业4家、零排放企业1家、节水型单位1家、节水型学校1家。沿江各闸全年引水9.4亿方,排水7.4亿方,全面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区域河流水质基本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