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金融风险意识增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45.5亿元,比上年增加50.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8.5亿元,比上年增加7.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9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68.1亿元,比年增加26.9亿元。其中短贷款41.1亿元,比上年减少6.7亿元,中长期贷款127亿元,比上年增加33.6亿元。货币净投放量22.7亿元,同比多投放5.3亿元,年末货币流通量为5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保险公司11家。全年完成各种保险收入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安排科技三项费用227万元,共实施科技项目51个,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9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区3个,有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截止年底,成立市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37个,农村产业协会829个,全年举办科普讲座160次,听讲人数3.3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169场次,参观人数16.4万人;实用技术培训8万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2.12万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在新家园行动计划中,校安工程“代建制”模式得到有力推广,共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27.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0.8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学校1782所,其中高等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普通中学121所,小学1576所(含教学点),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62所,在校学生人数40.97万人,专任教师2.2万人。教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高考取得新成绩,职业教育得到加强,教育体系不断健全。 拥有综合档案馆9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9个,馆藏图书59.2万册(含电子图书、光盘),艺术表演团队9个,表演场所1个,电影队44个,印发《临沧日报》440万份,比上年增加了60万份。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开展,9座广播电视高山无线电发射台站全部建成使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序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全市拥有调频转播发射台4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卫星收转站160849座;广播覆盖率95.51%,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电视覆盖率96.26%,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组织了“鱼水情杯”、“文明杯”等篮球赛、穿城赛、业余运动会、登山赛以及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共获金牌6.5枚、银牌6枚、铜牌4枚。 卫生公共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新成效。拥有卫生机构363个,有卫生技术人员4569人,病床位5276张,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6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81.1万人,参合率到达96.2%,减免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2.4亿元。完成32个乡镇卫生院和72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十、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启动实施了耿马、永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退休养老、城镇低保按时足额发放,共发放各类保险资金5.4亿元,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到8.5万人。城乡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共发放社会救助和优抚资金4.4亿元,惠及城乡低收入群体和优抚对象91万人次。37.45万平方米7490套廉租住房、31万平方米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年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万人,0.2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4%。 扶贫济困工作取得实效。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4亿元,实施扶贫安居工程1350户,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21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万人,转移就业15万人;年内有5万贫困人口脱贫。 十一、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产(商)品质量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镇人口74.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0.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园林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投资24.3亿元,实施园林化工程124项,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和完善,城镇对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1060公顷,比上年增长61.6%,森林覆盖率60.56%,建成农村沼气池2.1万口,单位生产总值能耗1.015吨标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7%,化学需氧量24384吨,比上年增加59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801吨,比上年增加193吨。 产(商)品质量提高。全市共抽(送)样检验18个品种2127个批次的产(商)品,合格1801个批次,综合合格率为80.32%。其中: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检验1302个批次,合格1145个批次,合格率为81.94%。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23256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3279元,比上年增长20.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5.9%,比2009年下降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7元,比上年增长10.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8%,比2009年下降4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242.9万人,比上年增长1.4%。年末公安局户籍人口234.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1.7万人,女性人口113.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94.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3%。计划生育率为97%,综合节育率为88.42%。 注:年末常住人口数、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为预计数,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非公经济增加值和脱贫人口等数据为快报数据,发电量不含大朝山电站和小湾电站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