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霜冻、持续干旱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突出主旋律,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以“三个一百”工作目标为抓手,着力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成生产总值(GDP)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76.2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69.3亿元,增长13.9%;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6.8%,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4.9:32.3:32.8调整为33.3:34.9:31.8。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5.5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9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其中:食品上涨5.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7%,居住上涨7.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7%,其中:食品类上涨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0.6%,其中:饲料上涨9.1%,农用种子上涨13.7%。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市委、市政府采取“小春损失大春补”等有力措施,加大大春作物的种植,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粮食丰收、经济作物较快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成绩。实现农业总产值1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如下农业生产经营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7703.09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1.3%,大中型拖拉机达23337台,比上年增加2084台,小型拖拉机17834台,比上年增加1242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993.04万瓦特,比上年增长26.2%。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87890公顷,比上年增加2430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8610公顷,比上年增加19480公顷。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新家园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村庄规划全面开展,完成350个行政村、2890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400个旧村改造扎实推进,完成旧房改造27828户,占计划数25132户的110.7%;实施整村推进545个村,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自来水受益村890个,比上年增加1个,占全部村委会的99.2%;通电话村886个,比上年增加2个,占98.8%;通汽车村896个,比上年增加1个,占99.9%;通电村897个,占100%。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围绕“到2010年建成1000万亩以上优质农产品基地”目标,高度重视核桃、烤烟、茶叶、甘蔗、橡胶、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建设。深入开展核桃“三率”大会战,新植核桃22.7万亩,补植补造14.1万亩;茶园、蔗园面积得到巩固,膏桐、橡胶、澳洲坚果、木瓜、木薯、桑蚕等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新烟区规划建设有力推进,烤烟产业快速发展,支撑全市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乡镇企业稳步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增加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以实施第二轮工业发展倍增计划为载体,加大投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中小企业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抓实节能降耗工作,主攻以农产品为主的轻工业集群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工业园区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初步显现,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完成工业增加值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全市有工作量的建筑施工企业190个,比上年增加32户,实现总产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8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37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3%,房屋竣工面积19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00亿元的工作目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创新机制,优化项目,整合资源,调整投资结构,全力推进交通、水电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投资质量,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施工项目2775个,同比增长91.5%。其中新开工项目2198个,同比增长106%;投产项目1974个,同比增长227.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6.1亿元,增长79.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8.3亿元,增长182.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客货运输发展平稳。年末通公路里程1.4万公里,拥有机动车29.8万辆,完成货运量1535万吨,增长5.1%,货物周转量135080万吨公里,增长12.9%,客运量684万人,增长5.2%,旅客周转量88920万人公里,增长7.3%。全年完成航空客运量12.7万人次,增长10.6%,客座率74%,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2亿元,比上年增长6.2%,有固定电话20.7万部(含小灵通),比上年下降9.6%,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120.1万户,比上年增长40.5%,固定电话普及率8.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9.4部/百人,互联网入户数达6.5万户,比上年增长25.5%。 六、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城市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9.1亿元,增长22.7%,农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3.5亿元,增长21.1%。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亿元,增长2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亿元,增长23.8%,其他行业零售额10.5亿元,增长4.1%。 七、外贸外经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13.5亿元,比上年增长62.7%,其中:进口总额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出口总额1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5%。 招商引资成绩显着。在招商引资工程的强有力推动下,对内对外开放又有新发展。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27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10万美元。共签订和实施国内合作项目610个,实际到位资金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5%。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其中: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创外汇收入147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