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绵阳调查队 2011年3月25日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灾后重建决胜之年,全市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和科技城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奋力推进“三个加快”,灾后重建取得伟大胜利,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综 合 综合经济发展提速、结构向好。2010年,全市实现GDP960.2亿元,增长15.3%,比2009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4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8.27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5.46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17.3:48.8:33.9,与2009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10.7亿元,增长19.3%,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3.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6.2%,拉动GDP增长1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物价普遍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4%,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上涨幅度较大的是:食品类上涨6.4%,居住类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1%。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5.0%。 企业家信心回升。2010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1.5点,比上年上升21.8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41.9点,比上年上升15.4点。 科技城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科技城范围实现GDP604.9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3.7亿元,增长2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8.8亿元,增长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5亿元,增长20%,新三城建设稳步推进。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3.2亿元,增长4.1%。其中:种植业实现135.3亿元,增长3.8%;林业8.3亿元,增长5%;畜牧业116.6亿元,增长4.4%;渔业9.1亿元,增长4.9%;农业服务业4亿元,增长3.5%。 种植业实现增产。全市农作物总播面66.95万公顷,其中粮食播面43.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全年粮食总产量234万吨,增产1.4%。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70.4万吨,增长1.6%;小春粮食产量63.6万吨,增长0.9%。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6.6万吨,增产0.2%;小麦产量55.1万吨,增产0.8%;油料作物产量30.9万吨,增产2.7%;蔬菜产量179万吨,增产5.9%。 养殖业生产持续增长。2010年全市出栏肉猪头数593.5万头,比上年增长2.6%;肉类总产量62.4万吨,增长4.5%;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4.2%;牛奶产量2.5万吨,下降0.4%;水产品产量9.45万吨,增长4.8%。 绿化造林稳步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全年国家无偿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3.2亿元,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3万公顷。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1.2万吨,比上年增产1630吨,其中:油桐籽177吨、棕片147吨、核桃11871吨、生漆10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5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19.9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0.7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3万公顷。新增农机总动力23.5万千瓦,新建沼气池8.4万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98.4亿元,增长23.9%。其中:99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43.4亿元,增长34.2%,实现增加值367亿元,增长27.6%,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4”重点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2+4”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91.5%,增长34.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总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产业达到4个,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482.7亿元,增长29.9%;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222.3亿元,增长30.2%;冶金机械产业188.6亿元,增长45.1%;材料产业188.8亿元,增长43.3%。此外,化工产业产值75亿元,增长18.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71.6亿元,增长60%。 亿元企业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78户,比上年增加30户,178户亿元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5.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9.3%,增长33.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普遍增长。2010年,全市重点监测的86种工业产品中有70种产品产量增长。其中:水泥增长44%,发电量增长19.2%,钢材增长25%,发动机增长69.6%,彩电增长9.7%,空调增长65.5%,卷烟增长21.7%。 工业效益稳步回升。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3.5亿元,增长37.4%;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78.2亿元,增长51.9%;工业利税总额141.8亿元,增长31.7%。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8点,比上年上升12.7点。 建筑业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有工作量的施工总承包和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04个,下降8.9%。完成建筑业产值177.61亿元,增长18.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63.79万平方米,增长1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31万平方米,增长16.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47.48万平方米,增长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减。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1亿元,增长2.3%。总量在21个市州居第2位。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从投资类型看,农房建设投资大幅减少,产业投资大幅增加。2010年,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93.48亿元,增长65.9%;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80.4亿元,增长23.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5.8亿元,增长55.6%;农户投资完成40.4亿元,下降86.1%。与上年相比,基建投资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比提高3.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提高4.4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占比下降31.2个百分点。 “2+4”产业投资迅速发展。2010年,投向“2+4”工业行业的投资达到159.9亿元,增长18.9%,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6.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32.8亿元,增长71.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13.5亿元,增长11.1%;化工产业完成7.4亿元,下降45.6%;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36亿元,增长179.2%;冶金机械产业完成32.7亿元,增长48.4%;材料产业完成37.6亿元,下降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