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峨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峨山经济发展形势极为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的奋斗目标,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妥善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攻艰克难,奋力拼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331668万元,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比去年上升2.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903万元,比上年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21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4%;三次产业所占GDP比重由上年的17.4:46.0:36.6调整为15.6:47.6:36.8,分别拉动GDP增长1.0、5.6和6.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0%、44.8%和47.2%。人均生产总值(按测算常住人口计算)20410元,比上年增2926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1%。 “十一五”以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2005年的80463万元逐年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发展迅速。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208925万元,同比增长11.4%,是2005年的2.6倍,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5.1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0%,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9.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4.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2.0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年末全县社会从业人数104829人,比上年末增加1457人。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16751人,比上年末增647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6350人,比上年末减445人;乡村从业人员81728人,比上年末增1255人。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 二、农业、农村经济 坚持“农业稳县”战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生态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稳步推进“2213”工程,核桃、竹子、除虫菊、魔芋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县上下开展了一场“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的攻坚战,在小春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 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44016万元,比上年40887万元增长7.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2.8%,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林业产值3742万元,比上年3397万元增长10.2%,占总产值的4.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牧业产值32119万元,比上年27170万元增长18.2%,占总产值的38.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渔业产值1004万元,比上年747万元增长34.4%,占总产值的1.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62万元,比上年2381万元增长3.4%,占总产值的3.0%,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7060亩,比上年增86亩,增长0.03%。复种指数为167.6%,比上年下降12.5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8493亩,比上年减5551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7%,比重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经济作物面积168385亩,比上年增3196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3.1%,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他作物面积10182亩,比上年增2441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2%,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抓好抗旱保畜、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科技推广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现已在双江、小街、富良棚、大龙潭建成4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小区)并投入使用,还有22个在建、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49.5万元。到2010年末,建立畜禽养殖示范村8个,示范户240户。年出栏肥猪50头以上的规模户95户,其中500头以上的12户;养肉牛20头以上的规模户110户,其中100头以上的13户;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的规模户134户,其中出栏100只以上的12户;年出栏肉鸡1000只以上的规模户28户,其中1万只以上的11户,20万只以上的1户;年饲养蛋鸡1000只以上的15户,其中2万只以上的2户,5万只以上的1户;年出栏水禽500只以上的31户。 林业生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启动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和中低产林改造两项试点工作,着力推进林产业发展步伐。 水产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6060亩,比去年6112亩减52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679亩,比去年减52亩,水库养殖面积3381亩与去年持平;稻田养殖面积653亩比去年793亩减140亩。水产品产量780吨,比去年712吨增长9.6%。2010年水利化程度达74.29%,比去年上升1.39个百分点。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2.16亿元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抗旱应急等水利工程1550件,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投入2329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7万亩;投入470万元完成10个村级办公场所、18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完成了27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全县沼气使用率达86.5%,沼气满意度达90%。完成农村节柴改灶任务1800眼。 2010年全县施用化肥26630吨,比上年减少1.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703吨,比上年增长20.2%,农药施用量372吨,比上年减少7.0%;农村用电量481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 年末有农村劳动力资源数88847人,其中劳动年龄内77598人。全县乡村从业人员81728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58893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72.1%,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从事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人员8985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11.0%,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从事三产业(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人员13850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16.9%,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