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4 盐城市盐都区统计局

盐城市盐都区统计局

2011年3月15日

2010年,我区在上级党政组织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双新”目标,抢抓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快增快转,全区经济增长基础持续稳固、经济效益有序提升、小康实现程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完美收官,为“十二五”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34775元,增长16.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2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0.00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91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4.3:55.9:29.8调整为13.2:55.5:31.3,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53.6%、38.9%。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总收入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8.8%,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资金保障力度加大。

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成就。根据上报省、市统计局的初步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我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明显提高。经初步计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得分达到97.16分,比2009年提高1.18分。从全面小康指标评价体系四大类构成看: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9.0%、98.8%、99.3%和85.7%。从具体指标看,目前省定全面小康25项指标中我区已有21项达标、4项未达标。未达标指标分别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值92%,实现值86.8%)、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目标值18%,实现值15.5%)、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目标值1%,实现值0.95%)和森林覆盖率(目标值20%,实现值10%)。在冲刺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二三产增加值、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仍有差距、完成森林覆盖率目标需要作出艰巨努力。

二、农林牧渔业

传统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0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7.6万亩,增长6.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6.5万亩,下降1.1%。粮食总产量63.2万吨,增长0.5%,连续七年保持增长;棉花总产0.3万吨,增长3.6%;油料总产1.3万吨,下降2.2%;新、扩建千头猪场30个、万只鸡场28个、百万只肉禽场1个,生猪、家禽饲养量达76.1万头、2150万只;肉类产量5.8万吨,增长1.4%;水产养殖面积12.8万亩,水产品总量10.0万吨,与上年持平。

高效农业进程不断推进。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着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重点突破高效设施农业。2010年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5万亩,其中设施园艺面积2万亩,新培植“一户一棚”农户9300户,累计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覆盖率提高到45%。设施果蔬呈现多品种、宽区域、高收益发展的喜人局面,如反季节鲜食草莓已覆盖9个镇(区、街道);大棚番茄已由尚庄“一枝独秀”向步湖路、盐金路“两线并举”;设施葡萄新增百亩以上基地10多个,总面积5000亩以上,已成为都市观光农业发展的特色项目。盐都台湾农民创业园已于5月11日获农业部、国台办正式批复设立,成为全省五家之一、盐城唯一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盐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今年7月又喜获省政府认定授牌,跻身全省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行列。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6.3万千瓦,增长0.6%。大中型拖拉机1044台,增加62台;联合收割机1435台,增加2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542台。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区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10家,实现销售47亿元,利税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其中,轻、重工业总产值为157.5亿元、294.5亿元,分别增长27.9%和37.3%。集体工业总产值1.5亿元,增长86.8%;股份制工业总产值271.8亿元,增长24%;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38.8亿元,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96.2%;私营工业总产值309.9亿元,增长39.0%。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收入4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利税52.9亿元,增长60.5 %,其中利润28.3亿元,增长96.1%。全区紧紧围绕风电产业、电子产业做大做强,工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风电装备、通讯电子等高新兴产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税收的比重分别达到20.0%和29.8%。大冈镇被命名为国家级鞋机制造产业基地,学富镇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医用刀、针、线生产基地,大纵湖镇化纤涂装机械集聚企业超百家,张庄街道齿轮融入了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链,龙冈镇矿用变压器成为全国同行业“单打冠军”。区内外企业强强联手、合作重组取得新进展,连年实施“百企千万”技改工程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中联电气”成为全市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省级以上名牌总量、商标境外注册数全市第一,悦达纺织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建筑业稳步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8.87亿元(含在外施工),比上年增长16.4%,年末从业人数达9.07万人,比去年从业人员增长近一万人。承建施工面积1158.1万平方米,增长22.01%;竣工面积511.5万平方米,增长53.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385.4平方米,增长64.2%。全员劳动生产率10.9万元/人,比去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人提高六千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2010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工业资产投资86.85亿元,增长26.4%;服务业投资66.22亿元,增27.8 %。在总投资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05.3亿元,增长25.5 %。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总投资中的比重为67.5%。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区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6亿元,增长36.5%;第二产业投资86.85亿元,增长26.4%。其中,制造业投资37.8亿元,增长28.7%。第三产业投资65.2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投资中,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7亿元,增长25.5%。其中住宅投资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