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阴市统计局 2011年3月30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幸福江阴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投入、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创新引领、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注①]。 一、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2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780.43亿元,增长15.1%[注②]。全市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6010元,比上年增长16.5%,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25000美元,达到25067美元。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1.81:59.19:39:0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38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0.72亿元,增长18.0%,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09%,比上年提高3.26个百分点。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再次名列第一,实现了“八连冠”。 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农业产值23.48亿元,林业产值5.83亿元,畜牧业产值13.76亿元,渔业产值8.2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9.63万吨,其中夏粮4.86万吨,秋粮14.77万吨;小麦亩产296.00公斤,水稻亩产596.70公斤。全年生猪出栏33.20万头,家禽出栏1250万只,奶牛存栏7200头,牛奶产量2.82万吨,肉类总产量4.98万吨,水产品产量2.24万吨,水果、禽蛋、特种养殖等其他农副产品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市农业投入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新增农业旅游点7家。完成农家乐餐饮、垂钓、农产品销售等营业收入3.5亿元。年内有20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有7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惠农措施不断加强。全年发放粮食政策性补贴2724.69万元,水稻、小麦、油菜、奶牛、能繁母猪五大品种的农业保险覆盖面达100%。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十大示范”工程建设。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28.5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6.72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80%。城乡“菜蓝子”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市蔬菜复种面积15.58万亩。全年农业机械化投入2884万元,其中新增高性能插秧机66台,更新大中型拖拉机53台、秸杆还田机162台、植保机392台。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1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687台、联合收割机432台。全市机插秧面积22.23万亩,机插率92.5%。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2.47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430万方,疏浚河道178条,完成河道清淤 300万方。修建防渗渠道51 公里,改造机电泵站29 座,完成圩堤加高加固10.2 公里,改造农桥53座。 工业 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4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353.56亿元,增长17.6%;实现工业利税521.49亿元,增长18.8%;实现工业利润391.58亿元,增长20.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92%,比上年上升0.28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198.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1%。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903.7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5.58亿元,增长14.1%。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12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93.86%,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13.93亿元,增长18.0%,占全市的比重为93.66%,比上年提高2.56个百分点。华西村、新长江实业、兴澄特钢、三房巷集团、阳光集团、海澜集团、澄星实业、新扬子船厂等8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200亿元,西城三联、法尔胜集团、双良集团、华宏实业、利电能源等5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元,5家企业超50亿元,8家企业超30亿元,14家企业超20亿元,25家企业超10亿元。60家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20亿元1家,超10亿元的8家。百强企业贡献继续增大。全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530.84亿元,实现利税342.07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5.95 %和65.59%。 建筑业 全市建筑业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1.01 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建筑业资质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6万平方米。年内创省级优质工程5项、无锡市级优质工程14项。 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06.51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年内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819.38万平方米,增长28.7%;竣工面积244.97万平方米,增长40.1%;商品房销售面积235.75万平方米,下降6.3%,其中现房销售面积67.5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8.44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168.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2万平方米。 金融业 全市驻澄银行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005.10亿元、贷款余额1546.0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57.06亿元和188.77亿元,存、贷款增长迅速。年内银行现金净投放199.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保险业务收入32.44亿元,增长25.7%;保险业务支出13.61亿元,下降8.0%。年内全市证券交易量2934.76亿元,增长96.8%。 国内贸易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城镇268.66亿元,增长19.3%;乡村112.72亿元,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357.82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23.56亿元,增长17.9%。全市5家重点物流园区年内实现开票销售收入851.46亿元,比上年增长52.2%;上交税金10.09亿元,增长16.8%。 邮电通信业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3.53亿元,增长5.8%。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100.47万门,拥有固定电话(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用户52.71万户,比上年减少22.2%。年末在网移动电话用户157.68万户,比上年减少7.20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26.46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26.37万户。 交通运输业 全年完成客运总量1240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70399万人公里;完成货运总量3223万吨、货运周转量45.1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6%和70.0%。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12522万吨,比上年增长15.46%,其中外贸运量1292万吨,下降24.2%。完成集装箱运量101.07万标箱,增长34.4%。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179243辆,比上年增长24.2%。其中私人自备车达132784辆,快速增长30.6%,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的比重为80.47%,比上年提高了11.9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