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及自然灾害影响,坚持调结构、促发展、保稳定、抓改革、强民生,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 经济总量:2010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65.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3%,“十一五”时期GDP 年均增长17.2%,高于“十五”时期1个百分点,超“十一五”目标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28亿元,增长19.7%;第二产业增加值288.97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66.24亿元,增长10%,“十一五”时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8%、18.7%、13%,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33:74.53:22.14转变为2.8:79.1:18.1。全年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4%、86.8% 、10.8%。 财政:全年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十一五”时期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4.9%,高于“十五”时期5.4个百分点,超“十一五”目标18.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49亿元,增长41.1%,“十一五”年均增长41.1%,高于“十五”时期18.2个百分点,超“十一五”目标25.1个百分点;中央一般预算收入50.34亿元,增长22%。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1.82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3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8.45亿元,增长22.4%;教育支出7亿元,增长36.5%;医疗卫生支出3.97亿元,增长60.5%;公共安全类支出4.1亿元,增长40.6%;农林水事务支出8.92亿元,增长6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亿元,增长26.3%;科学技术类支出0.47亿元,增长87.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44亿元,增长34.6%。 物价: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格尔木市)比上年上涨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3%,衣着类价格上涨9%,医药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9%,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4%,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价格上涨3.1%,居住类价格上涨6.6%。 全年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1%。 就业:年末全州就业人员21.89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7.15万人,增长2.8%。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7.91 万人,占36.1%,第二产业5.58万人,占25.5%,第三产业8.4万人,占38.4%。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48人,比上年增加46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 二、农业和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38.71万亩,比上年增长6.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76万亩,增长13.3%;油料播种面积9.28万亩,下降7.7%;蔬菜种植面积1.51万亩,增长1%。在粮食作物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5.36万亩,增长30.2%;豆类种植面积 0.48万亩,下降16.6%。 年末各类牲畜存栏242.89万头(只),其中草食畜存栏239.11万头(只)。全年草食畜共繁殖仔畜119.4万头(只),繁殖率为87.59%,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总增104.3万头(只),总增率44.91%,下降0.04个百分点;出栏103.02万头(只),出栏率44.36%,提高0.98个百分点;出售89.92万头(只),商品率38.72%,提高0.99个百分点;成畜死亡4.59万头(只),死亡率1.98%,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牧区通电村数185个,比上年增加1个;通电话村数206个,增加3个;通公路村191个,增加2个;自来水受益村163个,增加3个;通有线电视的村数达到111个,增加7个。 表1 2010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一、农产品产量 粮食 100757 17.8 其中:小麦 40571 20.2 青稞 33026 29.0 豆类 1004 -4.0 马铃薯(折粮) 23948 18.1 油料 13395 -0.3 蔬菜 49647 4.6 水果 126 -8.7 二、畜产品产量 肉类总产量 23052 3.9 其中:羊肉 14748 2.9 牛肉 4582 8.0 猪肉 3350 16.0 奶类产量 15319 6.2 其中:牛奶 10623 9.0 羊毛产量 2552 3.3 其中:绵羊毛 2258 3.1 驼毛绒产量(公斤) 24687 -7.8 羊绒产量(公斤) 204408 7.0 三、水产品产量 325 2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0.03亿元,增长20.3%。“十一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高于“十五”时期0.7个百分点,低于“十一五”目标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4.64亿元,增长17.5%。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76.3%,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58.09亿元,增长20%;。 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33.5亿元,同比增长17%;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16.17亿元,同比增长60.6%;外商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3.2%。 从各行业看,煤炭开采业增加值38.48亿元,增长50.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74.42亿元,增长9.4%;黑色金属业增加值4.14亿元,下降8.9%;电力生产供应业增加值3.14亿元,下降6.7%;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增加值39.1亿元,增长45.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13.59亿元,增长32.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72.65亿元,增长8.3%。 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1.15亿元,增长30.9%;实现利润112.74亿元,增长51.1%。2010年州属工业增加值117.47亿元,增长33.1%,增速高于地区工业12.8个百分点。 2010年州属工业增加值117.47亿元,增长33.1%,增速高于地区工业12.8个百分点。 表2 2010年全州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较上年增减% 原煤 万吨 1490.3 51.5 铁矿石成品矿 万吨 214.1 68.3 铅精矿含铅量 万吨 9.8 29.5 锌精矿含锌量 万吨 7.2 5.2 原盐 万吨 167.4 80.6 石棉 万吨 12.4 -8.5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62 -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