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 交通建设全面开展。2010年,全区公路里程15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46公里。公路客运量576万人,公路货运量1221万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15.7万吨。农村公路行政村通村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达98%以上,基本形成了干支相连、纵横交错、规划合理的路网结构。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2010年,城南新区基本形成了“成网、成片、成环”的路网框架,小新河以北27平方公里的新城已经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日趋健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建成了解放南路BRT、园林大道、康居路、南纬路等30条道路,纬十四路、胜利路二期、定向河路、串场河滨路二期等4条道路在建,总长70多公里。同时对空间和地面、地下等立体性的综合环境改造,以及供电线路入地改造系列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南的空间环境。新铺自来水管道101公里,燃气管道43公里,通讯、信息、广电等各种弱电管沟近154公里,雨污水管道近200公里;完成了5公里的供热管道改造。变电所、垃圾中转站、公交回车场及社会停车场、桥涵闸站等25个市政设施项目竣工。城南新区的景观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建成了内港湖、盐塘河两大特色公园,大寨河及两侧绿化带整治、九总沟整治及两侧绿化、热带植物园,新增水面和绿化面积5000多亩,覆盖率超过40%。已经开工建设国际风情街、城南医院、体育中心、图书馆等近40个房建项目,建筑面积近300万㎡;已竣工城南健身中心、花卉市场、老干部活动中心等21个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的城市功能。 六、国内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增长势头强劲。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00亿元,住宿和餐饮业7亿元。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0家,其中批发零售业是25家企业,住宿餐饮5家,还有3家亿元市场,分别是高力国际家居港,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和家家爱家具广场。 房地产销售平稳增长。2010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7.05亿元,同比增长25.5%,房屋销售面积97.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其中住宅97.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房屋销售额3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住宅3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10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数)347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自营出口18180万美元,增长12.6%。新批外资项目45个,其中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3个,协议注册外资26500万美元,增长177.8%,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2980万美元,增长45.5%。 旅游业发展亮点不断。2010年,全区完成国内游客接待量146.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7亿元。海外游客接待量17400人次(含一日游),旅游创汇130万美元。驿都金陵大酒店在盐城首家通过五星级评定,大纵湖旅游景区、华都森林公园分别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首批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七、财政 财政收入和增幅再创新高。2010年,全区实现同口径财政总收入53.67亿元,增长58.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8.8%。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4.4%提高为21.3%,提高6.9个百分点。 2010年财政收入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一般预算收入 24.38 58.8 #增值税(25%) 1.97 25.9 营业税 5.43 23.9 企业所得税(40%) 1.43 82.3 个人所得税(40%) 0.43 57.0 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 53.67 58.4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坚持财力向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的重点领域倾斜。财政支出31.53亿元,增长57.8%。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3.81亿元,增长42.2%;教育支出5.39万元,增长73.0%;文化体育支出0.27亿元,增长35.5%;医疗卫生支出2.32亿元,增长53.8%;农林水事务支出4.17亿元,增长38.0%;环境保护0.33亿元,增长102.5%;社会保障和就业2.21亿元,增长64.2%。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2010年全区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将达0.95%,风电装备、通讯电子等高新兴产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税收的比重分别达到20.0%和29.8%。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全国科技进步区,被省科技厅确认为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海上风电及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区已新立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0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项(华锐5MW风电机组研发及产业化)、省级重大研发机构项目1项(江苏省华锐海上风电研究院)。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新建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江苏省海上风电研究院。全区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家,省级研发机构18家(包括省级研究院1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质检中心3家),市级研发机构38家。申请专利656件,其中发明171件,授权241件。 教育公平快速推进。2010年,全区共有学校65所,其中,普通中学25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小学39所、幼儿园23所。毕业生总数17861人,其中,普通中学12218人、小学5550人。在校生总数63309人,专任教师总数4867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4.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出台《进一步加强校长教师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了市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盐城第一初中和树人外国语实验学校全部规范为公办学校,成立了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和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全面加强中心校建设,启动校舍安全加固工程,新建13片塑胶田径场,提前一年完成布局调整任务,改善了办学条件,缩短了城乡差距。高度重视学生特长和学校特色培育,市二小被评为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积极探索科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市一中《“三性五要素”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获得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九、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2010年,全区实现文化站镇镇达省标,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全区有线电视用户总数为11.5万户,其中2010年新增8493户,转换数字电视9674户,门樘入户率63%,通组率为98%。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小品《没事找事》获得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二等奖。《马代表进城》入选省舞台艺术精品初选节目。美术作品《城市·鸟》入选上海市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览。再获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文化示范区。镇村基层文化活动得到有效开展,“清风盐都”廉政文艺下乡行活动,在全区14个镇(区、街道)4个片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巡回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