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全市辖区内共有证券业金融机构5家,累计证券交易额1570.23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股票交易额1527.02亿元,下降9.9%。 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2家,全年保费收入3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36亿元,增长22.4%,占全年保费收入的20.5%;人寿险保费收入24.61亿元,增长36.5%,占全年保费收入79.5%。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6.28亿元,增长5.7%,其中:财产险赔款2.84亿元,增长13.4%;寿险业务给付和赔款3.44亿元,与上年持平。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研究生教育招生436人,在学研究生1220人,毕业生368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62万人,在校生8.92万人,毕业生2.52万人。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6.96万人,在校生14.96万人,毕业生3.5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7.19万人,在校生19.78万人,毕业生4.27万人。普通初中招生17.25万人,在校生50.84万人,毕业生14.7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9.67万人,在校生75.39万人,毕业生18.02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86人,在校生196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8.61万人。 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共28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63个。全年投入市级科技三项经费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民营科技企业325家,比上年增加2家;从业人员2万人,增长3.0%。 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04项,比上年增加64项,增长26.7%;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12项,比上年增加3项,增长33.3%。全年获市级科学技术奖4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6项。全年申请专利量816件,下降2.7%,其中发明专利219件,增长10.6%;专利授权量 765件,增长50.9%。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862.95万元,增长64.1%。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0亿元,增长10.0%。 截止201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16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7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广东省着名商标80个。 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18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监督抽检产品292种,产品抽查合格率86.15%。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34万台件。全年完成产品认证企业373个。全市共有海洋观测、监测站点55个;建成地震台站8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9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7个。广播电台6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转播台6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52.93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6.78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74%。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13.70万册(件);全年出版全市性报纸5461万份,各类期刊98万册。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269卷。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46个。其中医院69个,疗养院2个,卫生院99个,门诊部30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个,其他卫生机构7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843张,增长22.4%。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3426人,增长11.4%。其中执业医师5502人,增长0.5%;执业助理医师2444人,增长14.2%;注册护士8775人,增长17.9%。 全市农村饮用水改造受益人口476.74万人,自来水普及率89.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卫生厕所普及率70.2%,提高4.9个百分点;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1.6%,提高4.2个百分点。 全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3人获得亚洲冠军,15人获得全国冠军,41人获得全省冠军。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运动奖牌135.5枚,其中,金牌44枚,银牌39.5枚,铜牌52枚;为国家和省输送运动员19人。年末全市共有业余体校11间,在校生人数2207人。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公共场所增设大批健身设施,全市共组织各类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40次,参加人数85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5.05元,增长12.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8%,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9.21元,增长17.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5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5.2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其中参保职工65.7万人,增长4.0%;参保离退休人员19.5万人,增长6.0%。参加职工医疗保险49.1万人(不含农垦系统),增长3.8%。其中参保职工34.1万人,下降20.9%;参保退休人员15万人,增长13.6%。参加职工失业保险34.1万人,增长2.7%。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0.65万人,比上年下降27.8%。参加工伤保险28.5万人,增长6.3%。参加生育保险34.0万人,增长1.2%。 实行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年末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87.5万人,参保率98.0%。 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20.67万人,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城镇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4.47万人,下降0.8%;农村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16.20万人,增长25.3%。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共有床位1468张,收养人员1159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70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74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88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0.97亿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900起,比上年上升11.2%;死亡234人,下降4.9%;受伤2482人,上升18.5%;直接经济损失960.30万元,增长10.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779起,上升12.6%;死亡210人,下降5.4%;受伤2479人,上升19.3%;直接经济损失457.31万元,下降8.9%。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54。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平均降水量1630.9毫米,比上年增加12.2毫米。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7.3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5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27.7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4.76亿立方米,增长8.2%;工业用水 2.2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6%;农业用水20.06亿立方米,下降0.8%。 全市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6个,烟尘控制区面积211.65平方公里。建成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6个,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39.53平方公里。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8.0%。建成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座,其中: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720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4 %;县域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60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