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3 徐州市统计局

201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健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0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490.22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71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5∶52.3∶37.2调整为9.7∶52.0∶3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23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4909美元。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5.1个百分点;总量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5.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488.44亿元,增长14.2%。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6.82万户,增长16.9%,注册资本1223.43亿元,增长44.8%;个体户24.37万户,增长11.6%,注册资金80.42亿元,增长33.1%。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25个指标的初步监测结果,已经达标指标21个,比上年增加5个,总体指标达标率为84%,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在未达标指标中,目标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指标有3个;另外1个指标目标实现程度也达到80%以上。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农业323.60亿元,增长13.4%;林业9.55亿元,下降4.5%;牧业146.50亿元,增长13.9%;渔业25.09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10.61亿元,增长17.6%。

农业、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增产,全年总产量达440.20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88.51万吨,比上年增长22.0%;禽蛋产量48.62万吨,增长9.5%;奶类制品产量26.70万吨,增长28.0%;水产品产量17.04万吨,增长0.5%。生猪出栏460.74万头,羊出栏362.86万只,家禽出栏20580万只,分别增长18.2%、8.6%和30.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3.71万千瓦,增长2.94%,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637.73千公顷、413.29千公顷、505.42千公顷。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76.13千瓦,有效灌溉面积380.35千公顷。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6.30千公顷,新增高效渔业面积4.97千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3.6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8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07.84亿元和974.61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9.6%。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46.01亿千瓦时,增长21.5%,其中,工业用电量191.90亿千瓦时,增长22.4%。

工业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着。全市重点培育的三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已有两个规模超千亿。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656.74亿元,比上年增长50.0%,能源产业完成产值651.63亿元,增长37.3%,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297.57亿元,增长41.8%。煤盐化工、建材和冶金三小五百亿元工业产业完成产值1299.70亿元,增长51.1%,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7.6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全市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完成产值858.98亿元,比上年增长85.4%。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物联网产业分别增长93.7%、93.1%、69.6%、53.9%和70.8%。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061.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0.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72.16亿元,电气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89.67亿元。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5149.74亿元、843.92亿元和450.7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8%、46.6%和60.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1.37,比上年提高62个点。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竣工产值380.50亿元,增长15.8%,竣工率达76.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03.91万平方米,增长3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规模以上投资1938.72亿元,增长23.6%。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1646.98亿元,增长23.1%;工业投资首超千亿元,达到1106.50亿元,增长25.7%;房地产开发投资205.32亿元,增长29.1%。民间投资1475.92亿元,增长28.8%。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11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81.03亿元,增长83.5%。第三产业投资793.02亿元,增长27.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93.45亿元,增长39.3%;商贸物流旅游业投资442.40亿元,增长34.4%。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在建规模以上投资项目3388个,比上年增长6.7%。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660个,完成投资1368.14亿元,增长43.7%。新开工项目2621个,完成投资1324.63亿元,增长44.4%。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231个,完成投资1000.55亿元,增长97.1%。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乡村零售额199.18亿元,增长18.2%;城镇零售额766.07亿元,增长19.1%。

热点商品需求旺盛。全年实现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63.0%;金银珠宝类8.31亿元,增长37.0%;汽车类126.5亿元,增长35.6%;石油及制品类44.18亿元,增长34.9%。

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6%。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分别上涨6.6%、2.5%、4.2%、1.3%和6.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与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0.4%、2.0%、0.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全年同比上涨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