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4-03 大连市统计局

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全年港航固定资产投资105.2亿元,新增通过能力155万吨。长兴岛北港区防波堤及围堰、长兴岛30万吨原油码头、大连湾杂货及滚装泊位迁建和旅顺新港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长兴岛恒力集团码头和大窑湾北岸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展开。空港国际物流园项目进展顺利,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竣工运营,开工建设穆棱、大庆和德惠物流中心。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密度每周超过50班,以大连为出海口的东北集装箱海铁联运体系初步形成。全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29.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5.1%。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展开。机场全年飞机起降9.1万架次;航线总数达到152条,其中国内航线116条,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36条;与13个国家90个国内外城市通航。

邮电通信: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7.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10亿元。完成特快专递348.7万件,邮政储蓄年末余额164亿元。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80.4万户,下降7.6%;移动电话用户673.3万户,增长16.9%;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135.2万户,增长12.8%。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7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接待海外游客116.6万人次,增长11.1%。旅游总收入550.1亿元,增长14.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95.5亿元,增长15.1%;旅游外汇收入8.04亿美元,增长10.5%。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230家,比上年增加8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84家,增加7家;旅行社353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36个,其中5A级2个,4A级11个。

会展:全年举办展会100个,展出面积101.62万平方米,展会平均规模保持在1万平方米以上。参展企业25908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984家;参展商95549人,其中境外参展商7406人;参观人数573万人次,其中境外参观人数2.2万人次。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业拥有各类金融机构227家,其中银行机构57家、保险机构40家、证券机构53家、期货机构77家。金融资产1.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行业净利润142.1亿元,增长26.6%。全市共有金融法人机构14家,金融营业网点近3000个,从业人员7万余人。

银行: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8887.3亿元,比年初增加1675.9亿元,增长23.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3454.4亿元,比年初增加430.8亿元,增长14.3%。本外币贷款余额6812亿元,比年初增加1422.5亿元,增长26.4%。不良贷款率1.38%,比年初下降1.02个百分点。全市银行间外汇市场共开放242场,办理外汇交易1163笔,成交金额折合14.9亿美元。友利银行、渤海银行等7家银行在大连开设分支机构。大连银行新设上海、重庆和丹东3家分行以及西昌村镇银行。新设金州联丰、甘井子浦发等3家村镇银行,全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达到17家。

保险:保险业保费收入151.0亿元,增长29.8%。其中,财产险43.6亿元,增长32.5%;人身险107.5亿元,增长28.8%。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37.2亿元,增长11.3%。其中财产险18.8亿元,增长12.3%;人身险18.4亿元,增长10.2%。全市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2.93%,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2398元,比上年增加522元。

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全年期货成交量8.1亿手,比上年下降3.3%;成交额4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期货市场的25.7%和13.5%。拥有会员单位188家,其中经纪公司会员173家,自营会员15家;投资者开户数达120.1万户,比上年增长31.2%。期货大厦正式投入使用。

证券:全年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金额8562.7亿元。9家企业境内外上市,1家企业通过发行审核,1家企业实现增发增资。大连港回归A股在上海主板上市,科冕木业、壹桥苗业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智云股份、易世达股份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中升集团在香港主板上市,海辉软件、大连星源船舶燃料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吉翔农业在加拿大创业板上市,全年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融资额298.2亿元。上市企业总数增至43家,其中境内25家,境外18家,股票45只。境内有A股公司21家,B股公司2家,发行A股、H股两种股票公司1家,发行A股、B股两种股票公司1家。

十、科技和质量技术监督

高新技术产业: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613.9亿元,增长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910亿元,增长24.1%。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分别达到252家和68家。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进展顺利,长城光电公司研制的LED显示屏应用于上海世博运营指挥中心。积极推进“金太阳”示范工程,完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本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及国家数控机床、新能源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自主创新: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次设立工人、农民技术创新奖。全面启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推进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九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10家,占全省53%,居东北之首。发展壮大风电、重大装备轴承、半导体照明、数控机床、太阳能光伏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2650余项,比上年增长20%。重工·起重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制5兆瓦海陆两用风电机组样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重大连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发运,中远船务建造的国内首条深水钻井船顺利下水,大橡塑研制的国内首台20万吨大型挤压造粒机组试车成功。连城科技开发的硅太阳能电池板多线切割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产业化,天维科技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数字高清终端播放系统成功应用于中国网络电视台。本市荣获2010年“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进步奖”和“中国城市信息化十佳城市”称号。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六轴7200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研发及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省级科技奖励52项,其中7项同时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申请总量17442件,其中发明专利4043件;专利授权总量6199件,其中发明专利751件,增长20.2%。成功举办第七届专交会。本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确定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