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荷塘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3 株洲市荷塘区统计局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扣“建设生态大东城,打造宜居新荷塘”工作主题,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顺利实现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7亿元,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9.0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9:63.9:34.2。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3.8亿元,增长4.1%;完成农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4.0%。

种植业平稳发展,实现农业产值3.8亿元,增长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千公顷。新发展的仙庾、亭子前荷花基地种植面积达6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千公顷。切实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对主要蔬菜品种农药残留开展每天定期抽检,全年共抽检样品2100批次。实现林业产值0.2亿元,增长5.2%。植树造林工作成效显着,共完成“长防、异地、补植造林”亩,中幼林抚育1302亩,封山育林693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0%。实现牧业产值1.2亿元,增长2.6%;实现渔业产值0.2亿元,增长4.2%。水产品总量2202吨,增长3.6%。出栏肉猪8.0万头,出栏羊2.2万头,出笼家禽34.1万只。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免疫率达100%。休闲农业呈现特色,已有农家休闲业80余家,从业人员250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不含电业局),比去年新增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23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15.8亿元,增长31.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20.9%,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3.9%。

经过各方的努力,市场的复苏,2010年工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6,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99.2%,成本费用利润率3.3%,资产负债率69%,流动资产周转率2.16次,总资产贡献率8.4%,全员劳动生产率20.8万元/人,产销率为98.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亿元,增长32.5%;实现利润总额4.1亿元,增长45.8%。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部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4.7亿元,增长8.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1.8亿元,增长12.1%,新项目个数为46个;实际到位外资4950万美元,增长5.3%,新项目个数为10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亿元,增长35.5%,其中房地产投资24.9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35.4%;工业投资29.5亿元。

五、商业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增长20.0%。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7亿元,增长24.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3.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为5.7亿元,增长23%。

六、财政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6万元,增长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31.8%;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7.9%,增收2447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3572万元,同比增长12.66%,增收401万元。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增长值为33.9亿元,同比增长35%;2010年申请专利272件,专利申请量稳居城区前列;全区拥有技术中心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拥有国家级的硬质合金分析测试中心和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全区3-5岁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5%,适龄健全儿童入学率为100%,三残儿童入学率为98%,年辍学率为零,小学升学率为100%,初中年辍学率为0.03%,中小学校22所。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效。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效,正式挂牌成立了图书馆株洲车辆厂分馆,建设了11家“农家书屋”。

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参加全市“卫康”行动,开展了医疗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以“新农合”为契机,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全区农村居民参合率为85%;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5%,住院分娩率达100%,新法接生率达100%。

九、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迈开大步伐。农村公路建设获双佳绩,通畅工程累计完成44.8公里,通达工程累计完成10.9公里;新桂花路A标段、四三0厂区路等都已在年内顺利完工;新桂花路B标段、新塘路建设等已正式启动;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共完成51条小街小巷的改造,总投资约7000万元。

进一步巩固“全国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全年在植树增绿工作中种植各类树木14000株,投入460万元完成了9个社区的绿化体制改造,投入509万元对34个老旧社区进行改造;全年新增城区绿地面积30公顷,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8%和43.8%。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全年依法审批建设项目,审批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率达100%;2010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1.9%,空气良好率保持在95%左右。

十、人民生活、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与福利

2010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86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78元,增长19.4%。

2010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33起,死亡5人,经济损失49.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50%、8%,二项指标实现了“负增长”。按照高危行业“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关闭一批”的要求,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关闭淘汰力度。报请区政府关闭了4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非煤矿山企业,18家采石企业停产整顿。开展多种形式检查,排查整改隐患。今年以来,共排查85人次,下达整改意见书45份,排查隐患255余条,效果明显。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扩大。积极扩大就业,2010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完成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完成0.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完成1955人;破解就医难题,2010年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93.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医疗费补偿率64.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我区已达60.1%;完善社保体系,2010年我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5万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7万人;稳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