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陈仓区统计局 2011年2月28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四个第一”切实抓好“四件大事”,加速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关中一流新城区、新型工业强区、特色农业大区、商贸物流聚集区、生态环保模范区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努力实现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跨越提速的新时期。 一、综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14.83亿元(现行价,下同),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2亿元,增长8.1%,占生产总值13.4%;第二产业增加值65.26亿元,增长17.0%,占生产总值56.9%;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亿元,增长12.8%,占生产总值29.7%。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9085元,比上年增长12.9%。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8923万元,增长4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066万元,增长33.9%;完成财政支出119369万元,下降18.3%%。 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较上年上涨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上涨0.2%。 劳动就业进一步加强。全区年末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从业人员达35.76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区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7个,合同引资83亿元,到位资金34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具有强劲带动力的大项目依然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业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9.72万亩,总产29.11万吨。其中夏粮50.77万亩、16.27万吨;秋粮38.95万亩、12.84万吨。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全年种植蔬菜9.24万亩,其中蔬菜大棚1.5万亩,产量10.6万吨。新栽果园1.33万亩,其中苹果1.07万亩,猕猴桃0.26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2.12万亩,果品总产达到11.96万吨。全区出栏大家畜3.44万头,同比增长8.9%;出栏生猪50.1万头,增长24.2%;出栏家禽316万只,同比增长32.5%;出栏羊3.83万只,同比增长19.1%。肉类总产4.21万吨,增长27.4%;奶类总产6.92万吨,增长1.6%;禽蛋产量2.1吨,同比增长10.3%。 农村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村水泥路投资632万元,完成通村公路10条。投资建设西太路、二五路、天盘路、县香路,实施了坪头渭河大桥等桥梁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实施农田基本建设,配套农田渠系建筑物250座,衬砌渠道50公里。投资2600多万元,完成60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5.38万人的饮水问题;新建农田9680亩,改造农田9470亩,田间设施配套13338亩,改良土壤3320亩。新修四田4000亩,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发展节水灌溉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1.44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46亿元,增长19.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3.8亿元,同比增长33.0%。 大企业集团引领作用明显。全区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4户,共实现总产值98.25亿元,同比增长38.83%,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1.4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6.33%。 国有控股企业增长较快。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26亿元,同比增长47%,集体、私人及其它控股企业发展缓慢,实现总产值37.55亿元,同比增长为5.6% 重工业占比继续提高。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总产值8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2.2%;轻工业实现总产值33.46亿元,比上年增长8.2%。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增长快25.3个百分点,重工业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6%,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五大支柱产业全面增长。全区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75亿元,同比增长27.1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8.5%。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55.13亿元,同比增长40.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8.4%;轻工纺织业完成16.69亿元,同比增长37.4%,食品制造业完成13.98亿元,同比增长1.23%,医药化工业完成8.48亿元,同比增长3.8%,电子电器业6.47亿元,同比增长7.7%。 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19.6%。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3家,从业人员9933人,实现产值18.57亿元,增长2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81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城镇投资完成59.84亿元,同比增长35.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2亿元,同比增长12.6%。 技改投资比重加大。全区共实施技改项目52个,完成投资19.44亿元,增长128.2%,占城镇投资的32.5%,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大幅增加。全区民间投资完成30.98亿元,增长125.5%,占城镇投资的50.4%,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公路交通运输完成货运量336万吨,货物周转量26967万吨公里,客运量60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7549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8%、2.1%、6.5%、6.4%。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全区邮电通信业完成营业收入165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全区95%的行政村通上了电话,固定电话用户达1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3.5万户,宽带网用户总量达到2.75万户。 六、国内贸易、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1亿元,增长18.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23.95亿元,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5.56亿元,增长18.1%。 旅游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扩大旅游宣传,改进旅游服务,加快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不含高新区托管四镇,下同),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2亿元(不含托管四镇),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0%和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