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天元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3 株洲市天元区统计局

2010年,天元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扣“三提”要求和“三争”目标不动摇,突出打好“三大战役”,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并大大超越“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33.6亿元,比上年净增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72.9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57.5亿元,增长9.2%。“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6.2%,高于全市近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5.8:43.7:50.5调整为2.4:54.6:43,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有色金属深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等传统主导产业贡献作用进一步明显。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9.5%,提高了0.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高位增长。2010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5.8亿元,增长2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5亿元,增长26.2%;上划中央收入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上划省级税收完成2.4亿元,增长23.7%。从收入结构看,完成税收收入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占财政总收入的80%。其中增值税完成7.8亿元,增长16.7%;营业税完成5.97亿元,增长19.4%;企业所得税2.2亿元,增长70.6%。全区财政总支出16.5亿元,增长69.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亿元。区级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园区、市政建设和“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增长3.6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9.1%。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2010年,共发生安全事故29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人,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4人/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人/万车;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0。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10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3.15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4.5%,林业增加值0.1亿元,增长8.1%,牧业增加值0.74亿元,增长2.3%,渔业增加值0.11亿元,增长4%。粮食种植面积5500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386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稻谷产量37500吨,增长0.1%。出栏肉猪67500头,下降0.4%。

农村条件继续改善。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改革进程,完成高塘村等16个“村改居”试点,启动实施了户籍制度改革。新增休闲基地、农家乐14家,合花紫薇山庄荣获省“五星级”休闲基地称号。投资343万元,完成水利建设141处。完成马石公路硬化,修缮湘新公路等6条乡村道路。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发证率为97%。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40元,人均补偿高出全市800元。加强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7%。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5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6人。

三、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2010年,工业企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破两百亿大关,达到205.6亿元,增长31.9%。规模工业总产值为188.9亿元,增长3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9.8%,股份制企业增长4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0.5%。支柱行业中,塑料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3.1%、49.6%、74.3%;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分别增长21.8%和25.1%。其中过亿元企业达20家,过10亿元企业达4家,占工业总产值的79%。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23%,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6.5亿元,增长24.7%,占工业增加值的98.7%,工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天元区在省、市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四年荣获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3亿元,增长33.5%。实现利润8.5亿元,增长42.6%。实现利税13.6亿元,增长42.3%。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7%。“十一五”期间,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2%。

建筑业房地产业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有资质以内建筑业47家,完成总产值12亿元,增长43.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7.3%。有业务的房地产企业58家,实现增加值34.8亿元,下降3.7%;商品房竣工面积38.1万平方米,增长21.7%;商品房销售额51.5亿元,增长42.1%,其中期房50亿元,增长83%;销售面积157万平方米,增长15.8%,其中期房151.2万平方米,增长40.6%。

四、投资和建设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3亿元,增长3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增长33.1%,工业投资38.4亿元,增长6.4%,房地产开发投资29亿元,增长31.4%。“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98亿元,是建区以来投资最为密集的时期,是“十五”期间的3.8倍。

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株洲大道延伸段、嵩山路一街区、长江北支路、七区规划路竣工通车,昆仑山路三街区、长江北路二街区基本建成,完成长江北路一二街区地下通道及韶山中路改造,滨江路临街建筑物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完工。完成绿化提质项目36个,新增绿地面积198公顷,打造了6条特色样板街。投入840万元改造2个老旧小区,完成1850户水、电改造和532户权证办理。投资9.08亿元,开工建设安置房7260套,建成2940套。

园区发展较快增长。园区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6个,北汽集团株洲基地一期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园区开发投入资金11.57亿元,完成场平3128亩。销售工业用地1908亩,出让商业用地1132亩。融资规模取得重大突破,高科集团融资35亿元,天易公司融资48亿元,3131亩土地一期融资6.5亿元。

五、贸易、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25.7%。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亿元,城区零售额32.7亿元,分别增长25.7%、26.7%。分行业看,批发业0.1亿元,增长0.2%;商品零售业24.8亿元,增长29.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5.4亿元,增长37%;住宿业1.8亿元,增长4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75亿元,增长40.6%;餐饮业7.26亿元,增长12.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95亿元,增长19.9%。“十一五”期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倍,年均增长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