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醴陵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3 株洲市醴陵市统计局

201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争一进百、科学跨越”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三三方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荣获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71亿元,同比增长1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0.04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05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4:57.1:29.5调整为12.3:60.5:27.2。人均生产总值达27982元。

“十一五”主要经济发展成果显着。“十一五”以来,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第五届的193位上升到第十届的118位,平均每年上升15位,连续五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翻番。与2005年比,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47.73亿元,增长1.3倍;财政总收入净增14亿元,增长2.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增加9396元、4835元,均增长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倍,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倍。发展速度普遍加快。“十一五”期间,醴陵的主要经济指标发展速度普遍快于“十五”时期。这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同比(即与“十五”相比,下同)提高2.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6%,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5%,同比提高19.8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2%,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6%,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2%,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支柱产业更优更强。2010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210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年均增幅达28.1%;花炮产业总产值达120亿元,是2005年3倍,年均增幅达24.5%。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51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20.53亿元、林业产值2.61亿元、牧业产值20.07亿元、渔业产值1.8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5亿元。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2010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3.72千公顷,同比增加5.2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68.59千公顷,同比增加1.3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47.48万吨,增加0.16万吨,其中稻谷45.39万吨;蔬菜50.91万吨。肉类总产量9.77万吨,增长1.7%;水产品产量2.06万吨,同比增长5.1%。全年出栏肉猪113.9万头,同比增加1.22万头;出栏羊31.63万头,与去年持平;出笼家禽682.65万羽,同比增加1.5万羽。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和50个村整建规划工作,对4个示范村逐村规划,投入项目资金1870万元,落实并实施项目29个,已完成整建规划设计村50个。改造县乡公路8.7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30公里。全市新建、整修、配套、清淤各类水利工程9160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1.5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全年投入2037万元资金建设饮水解困工程,帮助48459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0.04万千瓦,同比增长7.8%。新建农村沼气池2101个,清洁能源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作用继续增强。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73.45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315.78亿元,同比增长41.9%。实现工业增加值147.03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58亿元,同比增长28.7%。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1%。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2%。

支柱产业发展强劲。2010年,全市完成日用陶瓷40.2亿件,同比增长26.4%;工业陶瓷54.51万吨,同比增长25%;花炮2767万箱,同比增长28.1%。陶瓷产业上缴税金36921万元,同比增长10.5%;鞭炮烟花产业上缴税金14987万元,同比增长15.5%。陶瓷和鞭炮烟花两大产业实现的税收收入分别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8.3%和7.4%。

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2010年,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荣获湖南省、株洲市两级“红旗单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5.5%,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全部资产利税率达26.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7.4%;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2.83亿元,同比增长73.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80.5%。

建筑业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末,全市拥有等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34家,其中劳务分包企业11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82亿元,同比增长18.3%;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同比增长13.7%;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00.8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6.9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79亿元,同比增长52.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99.97亿元,农村投资10.9亿元,农户投资3.8亿元。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10年,完成了励节路、渌江拦河坝等建改工程,渌江大道(三四期)、国瓷路基本实现通车,推进了阳三路、泉湖体育馆等项目建设,启动了沪昆高铁醴陵片区、长庆大道、渌江防洪堤等工程。岳汝高速、沪昆高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用品产业园、湘东国际物流园、仙岳山文化景区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主干道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工业新区、长庆示范区、沪昆高铁站区三个新区的整体联动开发,初步构筑起50平方公里的城区框架。

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2010年末,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3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12.3%;商品房施工面积95.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7%;竣工面积43.5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0.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实现销售额14.94亿元,同比增长34.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客货运换算周转量87.1亿吨公里,其中完成货运量8550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86.2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7180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30.1亿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