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凤翔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凤翔县统计局 2011年3月28日 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紧紧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县,打造魅力新凤翔”的奋斗目标,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发展指标持续向好,民生指标稳定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0年先后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园林城市”等20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综合 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县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初步核算全县地方生产总值102.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10.9%。2010年,我县经济在面对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县域财政总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28.9%,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31.5%。市场物价基本平稳,据市城调队调查统计,2010年宝鸡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4%,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4.6%,食品、烟酒及日用品、居住、农业生产资料、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分别上涨了9.1%、0.4%、5.0%,0.5%、3.8%,衣着、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0.8%、1.1%。 2010年,我县经济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是与西部百强县相比,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县域经济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跨入西部百强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县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项目拉动,“一园三区”的预期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支撑我县工业发展的宝二电、东岭等重点企业受国内政策、市场因素制约,经济平稳较快稳定增长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受财税体制调整和增值税抵扣政策影响,地方财政增收形势严峻,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艰巨。 二、农业 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产丰收,“北果中菜南牧”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截止2010年底,全县蔬菜大棚数量超过万座,设施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蔬菜总面积达到12万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2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其中4户跻身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全年新栽苹果树1.40万亩,打响了“桂花牌”蔬菜、“雍州牌”苹果等一批特色品牌。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3.5 万亩,同比增长0.4 %,粮食总产量30.9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夏粮55.22 万亩,总产18.7万吨,比上年增长6.9%。2010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瓜果类产量达到18.1万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亿元,同比增长16.8%。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计算单位 2010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30.9 2.3 其中:夏粮 万吨 18.7 6.9 水果 万吨 10.8 34.3 鲜辣椒 万吨 林业生产以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县和国家园林县为抓手,积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县造林绿化水平得到新的提升,生态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县共完成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3万亩,四旁植树19.3万株。实现林业总产值3441万元。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止2010年底全县牛存栏8.6万头,其中奶牛存栏达到2.28万头,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37个,其中养猪场20个,300头以上奶牛场12个,畜牧养殖专业村达到60个。全年畜牧业实现产值10.2亿元,增长17.2%。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栏数如下: 计算单位 2010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 万吨 1.92 -8.6 禽蛋产量 万吨 0.99 平 奶类产量 万吨 7.86 1.7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9.25 -24.1 羊年末存栏数 万头 7.41 -2.2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8.65 1.4 其中:奶牛 万头 2.28 15.2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2010年全县完成渔业产值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8.0 %,水产品产量300吨,比上年下降1.6% 。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33.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25台/ 6.46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 %,小型拖拉机4956台/5.96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9%。2010年全县用电量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农村用电量 1.6亿千瓦时,全县化肥施用量12.29万吨,同比下降5.3%,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1.7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0年全县辖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166亿元,同比增长24.1%。在辖区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5亿元,同比增长44.3%。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1%,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3.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7亿元,增长25.1%,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12%,实现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07.7%。 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计算单位 2010年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54.7 -2.3 白酒 万吨 5.6 40 水泥 万吨 3.97 -71 焦炭 万吨 67 29 精铅 万吨 1.7 -59 棉纱 吨 2339 7.5 棉布 万米 5176 33 奶粉 吨 2143 -0.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8 25 皂素 吨 103 19.8 浓缩果汁 万吨 2.1 -0.8 玻璃纤维 吨 11070 76 小麦粉 万吨 5 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城乡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6亿元,同比增长41.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97亿元,增长29.9%,新增固定资产52.7亿元,同比增长2.7倍。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51万元,同比下降89%,第二产业投资54.02亿元,增长49.3%,第三产业投资12.49亿元,同比下降11.7%;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5%。围绕工业强县和加快城市化进程,宝二电二期扩建工程5号机组、高压电极箔、冀东水泥、东岭焦化扩建、余热综合利用环保技改及宝平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业和交通基础建设项目陆续投产竣工运行。截止2010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