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攸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积极作为,县域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增长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建设取得骄人成就。 一、经济发展 (一)综合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省十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73.34亿元,增长15.3%,五年增长1.3倍,实现了五年翻番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4.73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55.01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1.2∶44.3∶34.5调整为19.3:48.6:32.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均GDP为22237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亿元,增长42.5%,是2005年的3.7倍,实现五年翻番目标;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亿元,增长53.35%;财政总支出17.6亿元,增长25.7%。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5%,提高0.9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全面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27亿元,增长4.3%。其中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比例由上年的378.8:48.6:2.1:3.5调整为45.5:7:40:2.9:4.6。主要农产产品质优量增。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增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1万公顷,增长0.6%;油料种植面积0.9万公顷,增长6.3%,蔬菜种植面积1.5万公顷,增长6.4%。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50.6万吨,增长0.5%;油料产量1.1万吨,增长6%;茶叶产量320吨,增长6.6%;水果产量4.4万吨,增长5.5%;蔬菜产量61.63万吨,增长6.6%;肉类产量9.1万吨,增长7.0%;水产品产量1.7万吨,增长8.6%。全年出栏生猪117.89万头,增长2.8%;出栏牛1.92万头,增长2.1%;出栏羊4.65万头,增长2.4%;禽蛋产量1.33万吨,增长4.7%。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其中被列为省级规范化作业推进项目2个,专业合作领域由农业产业领域向农业服务领域拓展。 农村生产基础和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2010年,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000处,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1000万立方米,资金总投入8000万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996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33平方公里。农业机械化保持较高水平。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1万千瓦。林业生态有了新的发展。年内全县完成人工造林951.45公顷。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全年全县农村用电量2.6亿千瓦时,增长18%。年末通汽车率均为100%,通自来水率为32%,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27609人。 (三)工业 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推进。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33.95亿元,增长45.2%,工业增加值77.4亿元,增长22%,其中民营工业实现产值215.24亿元,增长45.0%。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5家,比“十五”末净增145家。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72.34亿元,增加值67.95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轻工业15.7亿元,增长56.28%;重工业52.2亿元,增长30.89%。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6亿元,同比增长31.46%;实现利税12.4亿元,增长33.9%,其中利润5.8亿元,增长31.6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84.51%,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原煤产量783.4万吨,增长29.12%;发电量0.85亿千瓦时,增长72.33%;水泥197.1万吨,增长19.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36%,比上年增长0.75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攸洲工业园新增入园企业2家,累计入园33家,签约项目9个,引进资金9.2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52.58%,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6亿元,增长42.14%。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 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6亿元,增长5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08.9亿元,增长65.39%。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到62%。在总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25.03亿元,增长46.98%;非国有经济投资投资86.94亿元,增长77.65%,年内新开工工业项目523个。 投资结构趋于优化。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1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7.0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5.46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1:52.4:45.5调整为1.9:51:47.1。 工业投资仍占主导。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06亿元,增长5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0.9亿元,增长54.9%;采掘业投资27.37亿元,增长52.3%;制造业投资34.42亿元,增长65.9%;电力业投资10.82亿元,增长91.5%;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0.94亿元,下降32.4%。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10年,争取中央、省、市投资项目40个,资金10636.2万元。全年共实施城建项目32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全县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衡炎高速顺利通车,结束了全县无高速公路通行的历史;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竣工启用;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县城绿化率达到25%,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城区主干道“刚改柔”50万平方米;改造小街小巷99条,提质扩标乡村道路765公里;启动了城区燃气项目、梅城广场建设项目。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1214万元,增长18%。房屋峻工面积35.48万平方米,增长51%;房屋销售面积26.69万平方米,实现房屋销售额49342万元,增长4%。 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63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28%;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84万平方米,增长13.1%;各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22万平方米,增长52.09%。 (五)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进一步繁荣。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2亿元,增长18.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4亿元,增长18.7%;其中:汽车类零售额3000万元,增长3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6000万元,增长16.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60万元,下降43.3%。化妆品类零售额为400万元,增长152.6%;住宿餐饮业7.7亿元,增长29.7%;其他行业6.3亿元,增长23%。限额以上企业不断增加。年末,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数量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65家。居民消费质量提高,消费结构日益优化,高档消费品明显增加。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年内引进外来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股权招商、上市融资取得新进展,为全县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增长67.37%;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247万美元。 |